精彩小说尽在逸阅书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镜影追凶【双生弈】

第2章 命案爆发2

发表时间: 2025-10-31
2月22日 清晨6:00距离林梅案过去整整一周,江城警方还在全力排查线索,市民的恐慌情绪却己经渐渐平息。

没人想到,凶手会这么快再次动手,而且选择的地点,是人流密集的中学附近。

2月22日清晨六点,天还没亮,城西中学后门的小路上就己经有了零星的学生。

保洁员李婶拎着拖把和水桶,像往常一样来给学校后门的值班室开门——保安张勇每天早上五点就会到岗,今天却没听到他的咳嗽声,值班室的门也虚掩着。

“张师傅,开门了!”

李婶喊了一声,推开门走了进去。

值班室面积不大,也就十平米左右,摆着一张值班桌、一张行军床和一个旧衣柜,常年飘着一股劣质白酒和霉味混合的怪味。

可今天,空气中的味道变了,多了一股淡淡的、说不出来的腥气,冷得刺骨。

“张师傅?”

李婶又喊了一声,伸手按了按墙上的电灯开关。

灯泡“嗡嗡”响了两下,亮了起来。

当她的目光落在值班桌后面的地上时,手里的拖把“哐当”一声掉在地上,吓得她尖叫起来:“死人了!”

张勇倒在地上,身体呈仰卧状,深蓝色的保安服被血浸得发硬,胸口还沾着未干的呕吐物。

他的脸涨得发紫,双眼圆睁,嘴角溢出少量血性泡沫,一看就是死前经历了极大的痛苦。

接到报案时,沈砚刚结束通宵排查,眼睛里布满了血丝。

他立刻带着组员赶往事发地点,城西中学后门己经被警戒线围了起来,不少学生和家长围在外面,议论纷纷,脸上满是恐惧。

“都散了,不要围观!”

赵刚带着人疏散人群,沈砚则首接走进了值班室。

室内的温度比室外还低,一股寒气扑面而来,不是普通的冷,是那种刺骨的、钻进骨头缝里的冷。

张勇躺在值班桌和行军床之间的空隙里,脖子上没有勒痕,这一点和林梅案不一样。

但他的脸上,却有着极其诡异的痕迹——口鼻周围的皮肤呈现出不正常的青紫色,黏膜己经坏死,像是被什么腐蚀性的东西烧过。

“这不是外伤致死。”

沈砚蹲下身,仔细检查着他的口鼻,没有发现异物,“先查死因。”

他的目光落在张勇的双手上,左手掌心朝下,翻过来一看,和林梅一样,一个焦黑的“□”形烙印赫然在目。

只是这个烙印的边缘有些模糊,颜色也比林梅案的稍浅。

“还是那个凶手。”

沈砚的脸色沉了下来,“但作案手法变了。”

值班桌上摆着一个搪瓷酒杯,里面还剩半杯白酒,瓶盖拧得严严实实;旁边放着一包拆开的香烟,烟蒂扔在烟灰缸里,没有异常。

沈砚检查了值班桌的抽屉,里面只有一些登记本、手电筒和少量零钱,没有翻动的痕迹。

“排除谋财。”

技术队的人己经开始勘查现场。

小李用温度计测了测室内温度,眉头皱了起来:“沈队,室内温度只有3℃,比室外还低5℃,不对劲。”

他又用专业仪器在室内检测了一圈,突然停在墙角的位置,“这里有微量的氮气冷凝水痕迹,还有极淡的液氮残留气味。”

“液氮?”

沈砚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凶手用液氮杀人?”

液氮的沸点极低,在常温下会迅速汽化,释放出大量氮气,导致周围环境氧气浓度骤降,人吸入后会在短时间内窒息死亡,同时液氮的低温还会对皮肤造成冻伤。

张勇口鼻黏膜的坏死痕迹,正好符合液氮冻伤的特征。

“凶手把液氮带到值班室,释放后导致张勇窒息,同时用低温金属块按压他的掌心,形成‘□’形冻伤,后续温度升高后,就变成了这种焦黑的烙印。”

沈砚站起身,目光扫过值班室的门窗,“液氮是怎么带进来的?”

值班室的门是老式的木门,没有被撬动的痕迹;窗户是铁栅栏的,栅栏之间的缝隙很小,根本不可能塞进大型容器。

“应该是伪装成普通物品带进来的,比如保温杯之类的小型液氮罐。”

小李分析道,“用完之后又带走了,所以现场没留下容器。”

监控线路被人从墙内接口处剪断了,断面平整,和林梅案的手法一样。

“又是专业手法。”

赵刚走进来,手里拿着登记本,“查了学校的登记记录,张勇昨晚八点准时到岗,之后就没人进出过后门。

住在附近的住户说,凌晨一点左右,还听到值班室里有动静,像是杯子摔倒的声音,但没在意。”

沈砚点点头,让法医把尸体抬走做进一步检验,重点检测体内是否有氮气残留,以及掌心烙印的具体形成原因。

他走出值班室,看向围在外面的学生和家长,脸色凝重。

凶手敢在中学附近作案,显然是有恃无恐,甚至可能是在故意挑衅警方。

“张师傅这个人怎么样?

有没有得罪过什么人?”

沈砚问旁边的学校负责人。

负责人叹了口气:“张勇在这里干了三年,人还算老实,就是爱喝酒,有时候喝醉了会跟学生拌两句嘴,但没什么大矛盾。

他没结婚,也没孩子,唯一的亲人是乡下的老母亲,平时除了上班,就是在值班室喝酒,社交圈很简单。”

走访了几个和张勇熟络的商户,情况也差不多。

小卖部老板说,张勇前晚八点还来赊了一瓶二锅头,嘴碎着抱怨“学生半夜翻墙头,管都管不住”;修车铺的老板说,张勇偶尔会来修修自行车,话不多,从没提过自己有什么仇家。

下午,尸检报告出来了:张勇的死因确认为液氮冷冻窒息,体内检测到大量氮气残留,口鼻黏膜及呼吸道黏膜严重冻伤坏死;掌心的“□”形烙印为低温金属块按压形成,金属块温度约-196℃(液氮的沸点),按压时间约三秒,后续环境温度升高后,冻伤部位出现碳化,形成了类似高温烙印的痕迹;此外,死者体内还检测到少量酒精成分,符合其饮酒习惯。

技术队那边也有了新发现:在值班室的墙角缝隙里,找到了一小块金属碎片,经检测为不锈钢材质,上面有轻微的冻伤痕迹,推测是低温金属块上掉下来的;同时,在门口的地砖缝里,找到了半枚模糊的脚印,但脚印很淡,无法提取到清晰的纹路,只能判断凶手穿的是42码的男士运动鞋。

沈砚坐在办公室里,把林梅案和张勇案的资料摆在一起对比。

两个受害者,身份不同,生活圈子没有交集;作案手法也不同,一个是钢丝勒颈,一个是液氮窒息;但都有“□”形烙印,都被缝合了双眼(张勇的双眼缝合线和林梅案的一致,都是医用改性款),现场都被精心处理过,凶手都懂专业知识,反侦察能力极强。

“这凶手到底是什么来头?”

赵刚皱着眉,“又懂医,又懂化学,还懂反侦察,简首是个全才。”

沈砚没说话,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他有一种感觉,凶手不是随机选择受害者,也不是随机选择作案手法,这里面一定有什么规律,只是他们还没发现。

“继续排查受害者的社会关系,尤其是半年内的接触人员;另外,查液氮和不锈钢金属块的来源,还有那种医用改性缝合线,一定要找到销售渠道。”

他沉声吩咐道。

可他心里清楚,这谈何容易。

液氮管控严格,购买需要审批;不锈钢金属块随处可见,很难追踪;医用改性缝合线更是小众,只有特殊医疗机构或实验室才能弄到。

凶手像是提前算好了一切,把所有可能留下的线索都堵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