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盐,你刚才有没有看见阿可?
那只黄不溜秋的猫,现在不见了!”
卧室里堆满了纸箱,苏麦麦捏着眉头站在门口,声音因为焦急而提高了些。
苏小盐本来正扒拉着抽屉里的便利贴,听到姐姐的话顿时坐首了身:“你是不是又让它溜到楼道吃老王家的火腿肠?
怪谁?”
苏明朗把手里的园艺手套摘下来,试图让自己语气平静:“麦麦,你先别慌,猫也可能只是钻箱子了,别到处吓唬人。”
厨房里器皿碰撞声响起,苏玲珑叉着腰走过来,目光沉下来:“这猫是不是刚才跑到阳台去晒太阳?
我刚扫帚扫到爪印,怎么又没影了?”
苏麦麦冲进阳台,破旧藤椅上只剩几根猫毛,而阿可平时趴着的角落空空如也。
她的手本能地摸向窗台,下意识地往楼下望去——小公园里几个邻居在下象棋,树荫下晃动着人影,却没有阿可的踪迹。
空气里开始蔓延一种不安。
苏外婆干脆坐在沙发上,抱着一只毛线团,看着一屋子的年轻人“鸡飞狗跳”地找猫,终于缓缓开口:“猫不是东西丢了,它是自由。
你们小时候也丢过,我还不是照样找到。”
苏玲珑白了妈一眼,嘴上还是不能放心:“娘,你那时候找猫,顺杆爬屋顶的劲头,现在谁有?”
苏麦麦实在坐不住,套了外套就往门口冲,一边穿鞋一边喊:“谁跟我一起去楼下看看?
阿可从来不在外面久呆的!”
苏小盐憋着气,最终还是跟上了:“姐,等下,人多不好找,我手头还有昨晚画的Q版阿可,我们贴点便利贴,邻居看到说不定能帮忙!”
三人一猫,苏家正式拉响了“找猫警报”。
楼道里一片忙碌。
苏明朗打开每一扇邻居的门,先是小心翼翼敲两下,然后硬着头皮,满脸歉意地解释找猫的缘由。
三楼的孟叔放下扁担,猫没见到,但用小筐抄了一堆猫粮出来;二楼的李奶奶焦急地帮忙回忆,“早上还看这猫在你家窗台沿蹦跶,尾巴一抖一抖像小花辫。”
西楼的琳达阿姨是个喜欢拍短视频的热心肠,拎着手机,迅速调出彩虹滤镜,“你们走丢的猫要不要发个朋友圈?
一天一万个赞保证找回!”
社区的微信群几分钟后炸开了锅,各路邻居开始在公园、夜市、医院门口等地搜寻猫影。
拐角处的小花坛边,苏玲珑瞥见一个黄色的身影,冲着麦麦扬声道:“那不是阿可吗?!”
苏麦麦飞奔过去,结果只是一只大黄狗趴着晒太阳,懒洋洋地伸了个懒腰。
“妈,你下次分清楚毛的色号啊!”
麦麦气喘吁吁,眼下的紧张让她嘴巴也快不饶人,“阿可小时候咬过你的手,那狗看见你还掉头跑!”
苏外婆不紧不慢地跟在后头,时不时问问路人。
“小伙子,这儿有只猫吗?
黄的,不太胖,比你奶奶家的猫聪明。”
旁边下棋的退休老头笑道:“外婆,猫都是风一样的,爱家也爱跑。
一会儿就回来了。”
苏小盐却陷入了破案现场。
她把印有Q版阿可头像的便利贴一张张贴在电梯按钮边、楼道转角和公园长椅。
小盐一边贴一边小声念叨:“如果阿可看见自己的Q版头像,不知道会不会骄傲到自家跑回来……”苏明朗则出人意料地拿起园艺铲,敲打着小花坛的砖:“猫是不是钻草丛了?
你们小时候捉迷藏还不是喜欢藏这里。”
混乱中,琳达阿姨举着手机,带头在微信视频号首播:“楼上的麦麦家阿可猫丢了!
大家帮帮忙,谁见到这只黄色小猫,照片发群里,报酬是一顿炸酱面!”
气氛烘托到一个小***:邻居们纷纷加入搜寻,有的拿着手电,有的带着小鱼干吸引;小公园一时热闹得像过节,甚至夜市摊主也在垃圾桶边帮忙喊猫名。
三小时过去,太阳渐渐收起最后的余晖。
一家人站在老楼门口,花坛边、长椅下、楼道转角都搜过一遍。
苏明朗眼神带点疲惫,但始终没放下手中的铲子,像守夜的卫兵。
苏玲珑拉住麦麦,声音从惊慌变成了安慰:“要是找不到,说不定阿可己经去了新邻居家蹭饭呢。”
苏麦麦握紧手机,看着微信群几十条消息,眼眶有些发涩。
她记起小时候外婆带着她和小盐在旧巷子捉迷藏,阿可那时候还是只没人要的小猫,跟在她们身后摇着尾巴。
“阿可,是不是嫌我们家太乱了,故意跑出去自由一下午?”
苏小盐有些怨念地吐槽,声音里藏着不易察觉的自责。
刚想再去公园绕一圈,一声软咪呜从墙缝里钻出来。
苏外婆张望几秒,拄着拐杖敲了敲,“哎呦,你们谁看楼下垃圾桶边那黄团子?”
所有人一齐奔过去,阿可正淡定地舔着自己的爪,她的尾巴在垃圾桶边轻轻挥动,眼神里丝毫没有对走失的歉意。
琳达阿姨以最快速度拍下照片发到群里,“找到了找到了!
猫在垃圾桶边,快来!”
苏明朗看着阿可,自语般感慨道:“原来自由不迷路,也能带着家的气味回来。”
苏家众人围着阿可,终于松了口气。
邻居们送来猫粮,小花坛边的黄狗也甩了甩尾巴。
苏外婆将阿可捧起来,坐在石头台阶上,眯着眼说了一句:“都没丢,心最怕走丢。”
暮色下,便利贴上的笑脸和阿可的淡定背影融在一起,旧楼的喧嚣终于归于沉静。
苏家人在三小时的寻找中,把家的边界拉得更远,也把彼此拉得更近。
而搬家的箱子,恰如其分地堆在门口,等待着下一个家庭小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