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逸阅书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绿踪奇遇

第1章 成军之路

发表时间: 2025-10-17
林墨蹲在东环公园门口垃圾桶旁,像一只警觉的沙鼠,警惕地凝视一袋被随意丢弃的外卖盒。

天空阴沉,灰绿色霾云下,偶尔驶过的电动滑板和低碳公交里传来音乐碎片。

他拧了拧鼻子,正打算投身新一天的“垃圾归类大战”,一双带着幽默光芒的蓝眼睛突然出现在视线边缘。

“Excuseme,areyoucollectingevidenceforanecologicalcrimedra***?”这英语里混杂两声带电的笑意,声音主人是一位金发卷发的外国青年,背着比人还高的摄像包和无线麦克风。

林墨愣了一下,歪头回应:“不是犯罪,是地球自救剧本。

主角还在招募。”

艾瑞克·沃森自我介绍后,立刻蹲到林墨旁边,认真端详那堆快餐残骸。

“英国太冷不会有这么多热气腾腾的外卖,中国的垃圾好像都有情感。”

他调侃道。

林墨嘴角一扬,顺手递过一个分分类垃圾指南。

“欢迎加入‘废品分裂者联盟’,我们只接受幽默但有点倔的队员。”

就在二人以垃圾为媒交换着怪趣话题时,一道极其迅捷的黑影飞奔而过,几乎贴着地面。

林墨反射性后退,结果踩到一根数据线,瞬间绊倒。

只听“嗞啦”一声,身旁坐着一位男孩,耳朵上缠着蓝色耳机线,手里拎着两个高能微型电脑主机。

他冷冷地看林墨一眼:“你踩断我网络思路了。”

“哦,秦昆。”

林墨轻松叫出名字,感觉像遗失物归还。

“今天怎么出来晒太阳?

不是在暗网和生态数据库里做‘掘墓人’吗?”

秦昆翻了个白眼:“数据库宕机了,我很生气,需要看点现实垃圾降降温。”

他边说边捏起一个粘腻塑料包:“市卫管理系统漏洞不是代码问题,是人——比如你们这些用幽默掩饰理性的。”

艾瑞克笑眯眯:“你们中国黑客果然不都是玩游戏的。

说起来,如果你会把‘垃圾情报’散到国际媒体,我可以帮你讲成一个真实的上海故事。”

林墨灵机一动,抬头环顾公园正门。

小荷花志愿队正在那儿举办“环保城市生活周”的社区小摊,崔小荷扎着马尾,穿着绿色志愿T恤,手里挥舞彩色自动标签贴纸。

她边向大爷阿姨讲解垃圾分类,边隔空向林墨和艾瑞克比出“快来帮忙”的手势。

林墨一边把艾瑞克和秦昆往摊位拉,一边用半玩笑口吻说:“这里美女最多,垃圾最少。

也是最能收留各路非主流队友的地方。”

崔小荷看见队伍壮大,乐得眼睛眯成一条线。

“林墨,你又给我拉外援啦?

这位是外文频道吗?

还有昆哥——今天不是在调黑客的吗?”

艾瑞克立刻举起录音笔:“我是环保记者,专采中国热血青年。

你们看起来比官方宣传片还有故事。”

崔小荷首接递上自制“环保梦想团”贴纸:“我们这不收完美队员,只收有梗和有胆的。”

“这就是我们的风格。”

林墨接话。

正当大伙开始分工行动,一个身着灰色风衣、面容清冷的女生从另一侧的小道走来。

宋翠双手抱着一个动物造型的数据分析仪,低着头在不断调试。

她在摊边短暂停留,神情一丝不苟,目光略带防备地扫过林墨和身旁的艾瑞克。

“宋博士!”

崔小荷从背后扑了上来,半是撒娇半是拉扯,把她推到林墨和艾瑞克面前。

“你快看看,我们队快满员啦,就差你了。”

宋翠微微蹙眉,没有立刻接话。

她用精确的口气说道:“我只是来取动物数据采集仪,不参与低效社交——垃圾分类也不解决生物链断裂。”

空气因她的冷静瞬间凝结。

林墨歪头思考,随后开始“传统艺能”——插科打诨:“你要是加入,队里冷笑话数量能提升300%。

而且我们缺一位负责打脸和纠错的女博士。”

艾瑞克忙不迭接话:“正好,我的纪录片需要理性担当。

不然观众以为我们是在拍科幻喜剧。”

秦昆在屏幕后低声吐槽:“你们逗比是不是能调试下她的逻辑模块?”

宋翠被大家轮番“招募”,眼角终于浮现一抹无奈的浅笑。

她低声吐槽:“一次性塑料笑话可比一次性杯子难降解。”

现场气氛在她的回应下舒服地松动了些。

林墨趁机组织队内第一次“会议”:大家围坐在公园树下,脚边分类垃圾箱和志愿摊位如同临时指挥部。

五个人各据一方,气氛暧昧又古怪。

林墨拿出写有“环保计划一号”的白板,认真道:“今天我们有三项任务——第一,把这个区的垃圾分类做成新闻。

第二,找到社区管理里的环保漏洞。

第三,给官方暗示点压力。”

崔小荷自告奋勇:“分头行动,谁最擅长和社区大妈聊环保标语?”

艾瑞克举手:“我想拍大妈,我英语一般能用表情交流。”

秦昆说:“我去捡信息垃圾,后台刚修好数据库。”

宋翠无声地举起动物仪器:“我检测生物链样本,顺便看看这里的生态边界。”

林墨总结:“分工明确,动作要快。

我们要成为新闻热门——但不能上社会版那种。”

大家会心一笑。

午后的风穿梭在他们之间,阳光隐约投下缤纷树影。

艾瑞克扛起摄像头,林墨拍着秦昆的肩膀,崔小荷与宋翠一同练习垃圾分类的互动讲解。

几只小麻雀落在垃圾桶边寻觅食物,被宋翠的仪器吸引,一阵轻微的电子声牵引出小队的第一次默契。

远处市政公车缓缓驶来,一身制服的官方人员下车,带着板着脸的例行公事气息。

林墨小声打趣:“***来了,广场舞和官员检查同时现场,简首是环保综艺。”

艾瑞克拍下这一幕,低声评价:“冲突与幽默并存,有中国味道。”

大家迅速各就各位。

崔小荷带着宋翠去应对广场舞大妈,林墨则带着艾瑞克冲到市政官员面前,假笑着递过去“环保梦想团”宣传单。

秦昆用手机远程操控志愿摊的数据展示屏,屏幕上忽然弹出本周垃圾分类挑战赛的“区块链积分排行榜”。

市政人员先愣再笑,称赞“你们青年真有新意思”。

这个瞬间,所有人都感受到一种集体的躁动和可能性。

他们不过是一群性格南辕北辙的年轻人,却在最为杂乱和滑稽的环境里,开始了队伍的第一次正式尝试。

树下白板上的“环保计划一号”变成大家围观讨论的焦点,热烈的争论和刁钻的玩笑交织在一起。

宋翠终于放下数据仪,和崔小荷开玩笑:“下一步是不是要测试广场舞队对生物多样性的贡献?”

林墨挤在中间,左边是科技宅的奇思妙想,右边是国际记者的纪实镜头,身后是志愿领队的粘人热情,前头是冷静的科研逻辑。

他感觉,以前的个人战斗己经转化成团队冒险。

太阳渐渐下沉,公园的闹哄与热烈都渐趋柔和。

五人各自散开,又在树影下汇合,像是在这个灰色城市里飘散又归拢的绿色希望。

林墨望向大家,笑着举起“环保梦想团”的贴纸:“我们都是地球沙鼠,但这城里,从今天起,将有我们的奇遇。”

小队的首次集结,在环保嘈杂与欢腾的交锋中画下句点。

下一步将面临怎样的察觉与挑战,谁都未置可否。

城市的绿踪将在他们的幽默和倔强下,悄然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