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逸阅书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灵气的波粒二象性

第2章 建模与优化

发表时间: 2025-10-29
冰冷的月光透过崖壁的缝隙,洒在林弦的脸上。

他盘膝坐在狭窄的平台上,双目紧闭,但大脑却在以超越超级计算机的速度运转。

跳崖未死,因祸得福,成功引气入体,踏入炼气一层。

这对任何修仙者而言都是狂喜的时刻,但林弦的心中只有一片冷静的澄澈。

“情绪是干扰判断的噪音,数据才是真实的根基。”

他没有像传统修士那样沉浸在力量提升的感悟中,而是第一时间开始了对自身状态的系统性“建模”。

首先,是内视。

在他的感知中,体内原本混沌一片的经脉,被清晰地勾勒出来,形成了一张复杂的立体网络图。

灵气在其中流动,但路径迂回,效率低下,充满了不必要的冗余和涡流。

“低效的能源输送系统。

类似于早期蒸汽机时代的管道设计。”

他将精神力聚焦于一条主要的经脉通道。

“假设灵气流为电流I,经脉通道的阻力为R,根据欧姆定律的变体,能量损耗与R成正比。

传统功法试图用更强的‘压力’(精神力)来推动,这是粗暴且低效的。”

“解决方案:优化路径,降低阻力R。”

他调动刚刚凝聚的灵力,开始对这条经脉进行微小的、精确的改造。

不是拓宽——那需要更多能量和时间——而是优化内壁的光滑度,消除急弯处的湍流点,引导灵气流以更接近层流的状态运行。

这个过程需要极高的精度和控制力,稍有不慎就会损伤经脉。

但林弦的精神力,经过前世科学的严格训练,具备一种近乎绝对的客观和稳定。

他将灵力操控在微米级别,如同最精密的纳米机器人进行手术。

一个周天结束后,数据反馈回来。

经脉通道A阻力下降17.3%。

灵力流通效率提升19.1%。

有效!

林弦毫不犹豫,开始对全身主要经脉进行同样的优化。

这是一个浩大工程,但他乐在其中。

每一次数据反馈,每一次效率提升,都让他感受到一种解开世界奥秘的纯粹愉悦。

接着,是丹田。

他将丹田视为一个电容C。

传统功法只是不断地向其中注入能量(充电),却很少考虑其储能效率和输出特性。

“电容的储能公式 E = 1/2 * C * U²。

提升容量C或电压U都能增加储能。”

首接提升丹田的“容量”涉及生命层次的跃迁,非现阶段能轻易做到。

那么,重点就在提升“电压U”——即灵力的能量密度。

他回忆“量子隧穿”引气入体时,涌入的灵气极为精纯。

这说明方法有效。

他不再被动吸收环境中混合的灵气,而是主动操控。

利用精神力构建的“能量筛网”,只允许特定能量层级(对应更高“电压”)的灵子通过,进行“选择性充电”。

同时,他调整丹田内灵力的旋转方式,从无序的涡旋,变为一个有序的、向心的拉瓦尔喷管结构,利用文丘里效应,在核心区域进一步压缩和提纯灵力。

这个过程比优化经脉更耗神,但对实力的提升是本质的。

一夜过去。

当天边泛起第一抹鱼肚白时,林弦睁开了眼睛。

他依旧是炼气一层,但体内的灵力总量比昨夜浑厚了数倍,精纯度更是远超同阶。

如果说法修丹田里的灵力是浑浊的溪水,那他丹田内的灵力,就是经过反渗透处理的纯净水,并且被加压到了随时可以猛烈喷射的状态。

他伸出手指,一缕凝实如白色玉丝的灵力在指尖缠绕,灵动而温顺。

“《基础炼气诀》优化完成。

灵力运行效率提升约320%,能量密度提升约450%。

暂命名为《林弦炼气优化版1.0》。”

他站起身,活动了一下筋骨。

身上的伤势在高效灵力的滋养下,己经好了七七八八。

饥饿感袭来。

他走到平台边缘,向下望去,云雾缭绕,深不见底。

向上看去,崖壁陡峭,布满了苔藓和藤蔓。

“需要获取食物和资源,并离开此地。”

他仔细观察崖壁的结构,计算着不同攀爬路径的摩擦力、所需臂力、以及灵力消耗。

“最优路径计算中……考虑引入藤蔓作为辅助工具,可降低37%的体能消耗。”

他的目光冷静而专注,如同在计算卫星的变轨轨道。

生存,对他而言,只是一道需要最优解的数学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