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逸阅书苑!手机版

逸阅书苑 > 其它小说 > 青衫小说

青衫小说

美酒半壶 著

其它小说连载

金牌作家“美酒半壶”的其它小《青衫小说》作品已完主人公:苏卿沈砚两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编写的非常精彩:第二十二墓魅尸身不腐庙会凶案告破青州城平静了月这城西的农户在开垦荒地意外挖出了一座古消息传引来不少好事者围却没想到很快就出了人命——一个试图盗墓的村被发现死在了古墓入脸上满是惊像是看到了什么可怕的东苏卿和沈砚之赶到古墓周围已被官府封死者趴在入口四肢扭眼睛瞪得滚嘴巴大像是在死前发出过尖“太邪门了……”一个老农户颤巍巍地...

主角:苏卿,沈砚之   更新:2025-08-20 13:35:47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第二十二章 古墓魅影,尸身不腐庙会凶案告破后,青州城平静了月余。这日,

城西的农户在开垦荒地时,意外挖出了一座古墓,消息传开,引来不少好事者围观,

却没想到很快就出了人命——一个试图盗墓的村民,被发现死在了古墓入口,脸上满是惊恐,

像是看到了什么可怕的东西。苏卿和沈砚之赶到时,古墓周围已被官府封锁。

死者趴在入口处,四肢扭曲,眼睛瞪得滚圆,嘴巴大张,像是在死前发出过尖叫。

“太邪门了……”一个老农户颤巍巍地说,“这古墓怕是有邪祟,前几年就有人想挖,

结果刚动土就摔断了腿,现在又死人了……”沈砚之蹲下身验尸,死者身上没有明显外伤,

但瞳孔放大,心跳骤停的迹象明显。“像是受到极大惊吓,引发了心源性猝死。”他皱眉道,

“死亡时间在昨晚子时左右。”他在死者的衣兜里发现了一个小小的罗盘,指针胡乱转动,

显然是被什么东西干扰了。“他是个盗墓贼。”苏卿走进古墓入口,

一股阴冷的气息扑面而来。墓道狭窄,墙壁上刻着一些模糊的壁画,

像是描绘着古代的祭祀场景。“派人去查死者身份,再请个懂古墓的先生来。

”苏卿对捕快说,“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准进墓。”很快,死者身份查清了,名叫赵四,

是附近出了名的地痞,经常干些偷鸡摸狗的勾当。而懂古墓的先生也请到了,

是城里“博古堂”的掌柜,姓陈,头发花白,戴着一副老花镜,看起来颇有学问。

“这是座唐代古墓,”陈掌柜看着壁画,抚着胡须说,“看规格,应该是个官员的墓。

唐代盛行厚葬,里面怕是有不少宝贝,也难怪会引来盗墓贼。”沈砚之注意到,

墓道的地面上有一些新鲜的脚印,不止赵四一个人的。“还有其他人进过墓。

”三人小心翼翼地往里走,墓道尽头是一间主墓室,墓室中央放着一口石棺,

棺盖已经被打开了一角,旁边散落着一些盗墓工具。“石棺被动过了。”苏卿握紧佩刀,

示意大家小心。陈掌柜走到石棺旁,探头往里看了一眼,突然“啊”地叫了一声,

连连后退:“尸……尸体不腐!”沈砚之和苏卿连忙凑过去,只见石棺里躺着一具女尸,

穿着唐代的官服,面容栩栩如生,皮肤甚至还有弹性,仿佛只是睡着了一般。

“这……这怎么可能?”苏卿也吃了一惊,“都过了几百年了,尸体怎么会不腐?

”沈砚之仔细观察女尸,发现她的口鼻里塞着一些草药,棺底铺着一层防潮的木炭,

四周还放着几个陶罐,里面装着某种透明液体,散发着淡淡的香气。“是这些东西起了作用。

”沈砚之推测,“草药防腐,木炭防潮,那液体可能是某种香料,既能驱虫,

又能保持尸体不腐。”他忽然注意到,女尸的手指动了一下!“小心!

”沈砚之连忙拉住苏卿,后退一步。众人紧张地盯着石棺,却见女尸依旧静静地躺着,

没有任何动静。“是我看错了吗?”沈砚之疑惑道。陈掌柜壮着胆子,

伸手碰了碰女尸的手臂,缩回手时,指尖沾了一点白色的粉末。“这是……水银!”“水银?

”苏卿皱眉,“水银有剧毒,怎么会在尸体上?”“唐代贵族有用水银防腐的习俗,

”陈掌柜解释道,“但用量这么大,怕是……”话没说完,

墓室的门突然“砰”地一声关上了!“谁?”苏卿大喝一声,拔刀戒备。黑暗中,

一个黑影闪过,手里拿着一把匕首,直扑石棺!沈砚之反应迅速,将陈掌柜推开,

自己则侧身躲过匕首,顺势一脚踹在黑影的腿上。黑影踉跄了一下,苏卿立刻上前,

将他制服。点亮火把,看清黑影的脸,竟是赵四的同伙,也是个地痞,名叫王二。

“是你杀了赵四?”苏卿厉声问道。王二吓得魂飞魄散:“不是我!是……是这女尸杀的!

我们打开棺盖时,她突然坐了起来,赵四吓得当场就没气了,我吓得跑了出来,又不甘心,

想回来拿点宝贝……”“女尸坐起来了?”沈砚之皱眉,走到石棺旁,仔细检查女尸,

发现她的关节处有细微的裂痕,像是被人动过。“她不是真的活了,”沈砚之肯定地说,

“是有人在我们来之前,移动过尸体,故意吓唬人。”他在石棺底部发现了一个机关,

轻轻一按,棺底弹出一个暗格,里面放着一些金银珠宝,还有一封信。信是唐代的笔迹,

记录着墓主人的身份——她是唐代的一位女官,因卷入宫廷争斗,被赐死,

家人偷偷将她葬在这里,怕她死后不安宁,就用了水银防腐,还设置了机关,防止盗墓。

“那移动尸体的人是谁?”苏卿问。王二哆哆嗦嗦地说:“是……是一个穿黑袍的人,

我们来的时候,他已经在墓里了,还跟我们抢宝贝,赵四就是被他吓跑的,哦不,

是被他弄的假尸体吓跑的……”看来还有第三人。

沈砚之在墓室的角落里发现了一个掉落的玉佩,和之前楚家的玉佩很像,但质地更古老。

“是楚家的人!”苏卿恍然大悟,“楚家祖上可能和这古墓有关!”两人带着王二回到府衙,

让人去查楚家与古墓的关系。果然,查到楚家的族谱上,有一位祖先曾在唐代为官,

正是这座古墓的守墓人后代。而那个穿黑袍的人,就是楚家的现任家主,楚老爷的弟弟,

楚二爷。他知道古墓的秘密,一直想独占里面的宝贝,看到赵四和王二盗墓,

就故意移动尸体吓唬他们,没想到赵四胆小,被活活吓死了。楚二爷很快被抓到,

对自己的行为供认不讳。他还交代,楚家之所以能发家,就是靠变卖古墓里的宝贝。

案子了结,古墓被重新封存,楚二爷被打入大牢。沈砚之站在阳光下,想起那具不腐的女尸,

忽然觉得历史的尘埃下,藏着太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在想什么?”苏卿走到他身边,

递给他一块手帕。“在想,几百年后,我们会不会也变成别人口中的秘密。”沈砚之笑了笑。

苏卿也笑了:“不管会不会,至少我们现在活得坦荡。”阳光温暖,照在两人身上,

驱散了古墓带来的阴冷。他们知道,这青州城的故事还在继续,而他们的脚步,也不会停歇。

第二十三章 书院再案,笔墨含冤古墓案尘埃落定,转眼入夏。

青州城的青云书院本是清净之地,却再次传出噩耗——书院的助教张谦,

被发现死在藏经阁里,头破血流,身边散落着一堆古籍,一本翻开的《论语》上,

沾着他的血迹,像是死前还在研读。苏卿和沈砚之赶到时,藏经阁里已围了不少师生,

个个面色凝重。张谦趴在书架旁,额头上有一个巨大的伤口,

凶器是掉在他身边的一个青铜镇纸,上面沾满了血迹。“张助教为人谦和,学问也好,

怎么会……”书院山长痛心疾首,“昨晚亥时,我还看到他在藏经阁看书,劝他早点休息,

他说还有几页就看完了,没想到……”沈砚之蹲下身验尸,张谦额头的伤口是致命伤,

镇纸上的血迹与他的一致。死亡时间在昨晚亥时到子时之间,身上没有其他外伤,

像是被人从背后袭击。“他的右手食指指着《论语》上的‘君子坦荡荡’一句。

”沈砚之注意到这个细节,“像是在暗示什么。”苏卿在藏经阁搜查,

发现张谦的书桌上放着一篇未完成的文章,写的是关于古籍辨伪的内容,

其中提到了一本宋代的孤本《南华经》,说此书有后人伪造的痕迹。

“这《南华经》在书院吗?”苏卿问山长。山长点头:“在,是我们书院的镇院之宝,

由张助教负责保管。”他顿了顿,脸色微变,“难道是有人为了这本书杀了他?

”沈砚之在书架上找到了那本《南华经》,书页有些凌乱,像是被人翻过,

书里还夹着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此乃赝品,当焚之。”字迹与张谦文章上的一致。

“张助教发现这本书是假的?”苏卿皱眉,“谁会因为一本书是赝品杀人?

”书院的学生们议论纷纷,有学生说,

前几天看到张谦和书院的资深教授李教授因为这本《南华经》吵过架,

李教授坚持说这本书是真的,还骂张谦不懂装懂。“李教授呢?”苏卿问。

“李教授今早告假,说是身体不舒服,在家休息。”山长说。苏卿让人去请李教授,

沈砚之则在藏经阁的角落发现了一个打翻的砚台,墨汁洒了一地,旁边还有一个脚印,

是布鞋的印记,尺寸与李教授常穿的鞋码一致。“看来李教授昨晚来过藏经阁。

”沈砚之推测。他又检查了那本《南华经》,发现书的内页夹层里有一张泛黄的字条,

上面记录着这本书的来历——竟是二十年前,李教授从一个古董商手里买来的,

花了整整五百两银子。“五百两银子买一本赝品,李教授若是知道了,恐怕很难接受。

”苏卿恍然大悟,“张助教发现书是假的,想要揭发,李教授怕丢面子,

又怕人知道自己花了冤枉钱,就杀了他。”这时,李教授被带来了,他穿着一身素色长衫,

看到张谦的尸体,老泪纵横:“张谦啊张谦,你怎么就这么去了……”“昨晚亥时到子时,

你在哪里?”苏卿问。“在家睡觉,我老伴可以作证。”李教授擦着眼泪,

“我虽然和张谦吵过架,但也不至于杀他啊!”“那这脚印怎么解释?

”沈砚之指着地上的脚印,“还有这本书里的字条,你花五百两买的书,其实是赝品吧?

”李教授脸色骤变,嘴唇哆嗦着,半天说不出话来。就在这时,一个年轻学生匆匆跑来,

手里拿着一张纸:“山长,苏捕头,我在张助教的宿舍里发现了这个!”纸上是张谦的笔迹,

记录着他发现《南华经》是赝品的过程,还说李教授不仅知道书是假的,还故意隐瞒,

因为那个卖书的古董商是他的远房亲戚,两人分了那五百两银子。“原来是这样!

”苏卿怒视着李教授,“你不仅买假书骗了书院,还和古董商分赃,被张助教发现后,

就杀人灭口!”李教授瘫倒在地,终于承认了罪行。他当年确实和亲戚合谋,

用假书骗了书院的钱,这些年一直惴惴不安,没想到被张谦发现了。昨晚他去藏经阁,

本想劝说张谦保密,没想到张谦坚持要上报,两人争执起来,他一时冲动,

就拿起镇纸砸向了张谦。“我对不起书院,对不起张谦啊!”李教授老泪纵横,悔恨不已。

案子了结,李教授被革职查办,送进了大牢。看着藏经阁里那些整齐的古籍,

苏卿叹了口气:“学问本是修身养性之事,却成了滋生贪念和罪恶的土壤。

”沈砚之拿起那本沾血的《论语》,轻声念着“君子坦荡荡”:“张助教到死都在坚守正道,

也算没辜负这句教诲。”苏卿转头看他,阳光透过藏经阁的窗棂洒进来,照在他认真的侧脸,

心里忽然生出一股敬佩。这世间纵然有太多黑暗,但总有人像张谦一样,坚守着心中的光明。

两人并肩走出书院,夏日的蝉鸣聒噪,却掩盖不住心底的沉重。他们知道,

只要还有人坚守正义,这青州城的光明就不会熄灭。第二十四章 游船惊梦,

莲池泣血夏日炎炎,青州城外的荷花池成了避暑好去处。池上的游船每日载着游人赏荷,

热闹非凡。可这日午后,一艘游船突然传来惊呼——富商王元宝被发现死在船舱里,

胸口插着一柄莲花形状的短刀,鲜血染红了舱内的地毯,旁边的小桌上,

还放着一杯未喝完的莲心茶。苏卿和沈砚之赶到时,游船已被泊在岸边,

周围围满了看热闹的百姓。王元宝趴在桌上,双目圆睁,脸上带着痛苦的表情,

那柄莲花短刀深深刺入胸口,刀柄上刻着精致的莲叶纹路。“王老爷今早还在船上宴客呢,

说要庆祝自己的六十大寿,怎么转眼就……”船夫哆哆嗦嗦地说,

“最后见他的是他的继室柳氏,说是进船舱给他送茶,出来时脸色不太好,

还说老爷想独自歇会儿,不让人打扰。”沈砚之验尸后,确定王元宝死于胸口锐器伤,

短刀是致命凶器,死亡时间在午时左右。他注意到,王元宝的指甲缝里有一点粉色的粉末,

闻起来带着花香。“这是胭脂粉。”沈砚之肯定地说,“而且是上等的‘醉春红’,

和柳富商夫人莲娘当年用的一样。”苏卿在船舱搜查,发现王元宝的钱箱被打开了,

里面的银票少了一半,首饰盒也空了。“像是谋财害命?”她询问船上的其他人,

得知王元宝的继室柳氏比他小三十岁,是三年前娶进门的,两人感情不算和睦,

王元宝对前妻留下的儿子王公子十分刻薄,倒是很疼柳氏带来的女儿柳姑娘。

“柳氏和王公子最近因为家产的事吵过架。”一个丫鬟偷偷说,“王公子说柳氏想独吞家产,

还骂她是狐狸精。”苏卿让人去传唤柳氏和王公子,沈砚之则检查了那杯莲心茶,

发现里面加了一味安神的草药,剂量不大,刚好能让人昏昏欲睡。“死者死前喝了这茶,

可能处于半昏迷状态,所以没有激烈反抗。”沈砚之说。柳氏很快被带来了,

她穿着一身素色衣裙,脸上带着泪痕,看起来楚楚可怜。“我给老爷送完茶就出来了,

真的不知道他会出事……”“你送的茶里为什么加安神草药?”苏卿问。

柳氏眼神闪烁:“老爷最近失眠,我就加了一点,帮他安神……”沈砚之注意到,

柳氏的袖口沾着一点暗红色的痕迹,像是没擦干净的血迹,指甲缝里还有一点泥土,

和船舱外莲池边的泥土一致。“你离开船舱后去了哪里?”沈砚之追问。

“就在船边赏荷……”柳氏的声音越来越小。这时,王公子也来了,他穿着锦缎长衫,

看到父亲的尸体,脸上没有悲伤,反而带着一丝不屑:“死了正好,省得再偏心那个女人!

”“午时左右你在哪里?”苏卿问。“在岸边的酒肆喝酒,很多人可以作证。

”王公子梗着脖子,“别以为是我杀的,我才不屑用那种阴招!

”沈砚之在船舱角落发现了一枚掉落的银簪,簪头是莲花形状,

和柳氏头上戴的那支正好配对。“这是你的吧?”他将银簪递给柳氏。柳氏脸色煞白,

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是我!但我不是故意的!他说要把家产都捐出去,

一分不给我和女儿留,还说我女儿是野种,我一时气不过……”原来柳氏嫁给王元宝后,

一直想为女儿谋点家产,可王元宝最近迷上了修仙,竟打算散尽家财求仙问道。

柳氏送茶时和他争执起来,看到桌上的莲花短刀本是王元宝收藏的摆件,

一时冲动就刺了下去,之后偷走银票和首饰,想带着女儿远走高飞。“那胭脂粉和泥土呢?

”苏卿问。“我慌乱中掉了胭脂盒,去池边捡时沾到了泥土……”柳氏泣不成声。

案子看似了结,沈砚之却总觉得哪里不对。他再次检查短刀,

发现刀柄内侧刻着一个小小的“王”字,像是王公子的私人物品。“这短刀是王公子的?

”沈砚之问船夫。船夫点头:“是啊,这是王公子前阵子在铁匠铺定做的,

说是要送给父亲当寿礼,后来两人吵架,就没送出去,一直放在船上。”沈砚之恍然大悟,

将王公子叫到一旁:“你早就知道柳氏会动手,对吗?你故意把短刀放在船舱,

还在她的胭脂盒里加了‘醉春红’的粉末,就是想嫁祸给她。”王公子脸色骤变,

终于承认了。他恨父亲偏心,也恨柳氏觊觎家产,早就想除掉两人。

他知道柳氏和父亲因家产起了争执,就故意留下短刀,

还在柳氏常用的胭脂里加了特殊的粉末,想着柳氏动手后,自己能坐收渔利。

“我没亲手杀他,只是……顺水推舟而已。”王公子辩解道。最终,柳氏因杀人被打入大牢,

王公子也因教唆、嫁祸被追责。看着莲池里娇艳的荷花,苏卿叹了口气:“人为财死,

鸟为食亡,真是一点不假。”沈砚之望着池面上的游船,那里曾有欢声笑语,

如今却只剩血色残阳。“至少真相不会被荷叶掩盖。”两人并肩离开岸边,夏日的风吹过,

带来荷花的清香,却吹不散心底的沉重。他们知道,这青州城的故事,

还在继续书写着悲欢离合。第二十五章 古井再鸣,冤魂索命游船案后,青州城的暑气渐消。

这日,城北的老井旁又出了怪事——曾在古井沉尸案中作伪证的粮差老王,

被发现死在了井边,死状与当年的钱万贯如出一辙,都是被麻绳勒死,

脸上还带着惊恐的表情,仿佛看到了什么可怕的东西。苏卿和沈砚之赶到时,

井边已围满了村民,议论纷纷,都说这是钱万贯的冤魂回来索命了。

“太吓人了……”一个老村民颤巍巍地说,“昨晚我起夜,还看到井边有个黑影,

像是穿着钱老板当年的衣服,没想到今天就出事了……”沈砚之蹲下身验尸,

老王颈部的勒痕与钱万贯的一致,都是被粗麻绳勒死,死亡时间在昨晚亥时左右。

他的右手紧紧攥着一张纸,上面写着“我错了”三个字,字迹潦草,像是死前仓促写下的。

“他是被人勒死的,不是什么冤魂索命。”沈砚之肯定地说,“勒痕的角度显示,

凶手是从背后动手的,力气很大。”苏卿在井边搜查,发现井台上有几个模糊的脚印,

和当年钱万贯案中发现的脚印有些相似,但尺寸更大。“凶手可能是同一个人,

或者是知道当年案情的人。”她让人去查老王最近的行踪,

得知他自从粮仓鼠患案后就辞了职,靠着那笔昧心钱在村里盖了间小房,平时深居简出,

只有一个远房侄子偶尔来看他。“他侄子叫王二麻子,是个赌徒,前阵子还来向老王借钱,

被老王骂了回去,两人吵得很凶。”村民说。苏卿让人去请王二麻子,

沈砚之则在老王的屋里搜查,发现了一个上锁的木盒,打开一看,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