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的夜色依旧笼罩着整个天文观测站,空气中弥漫着难以察觉的紧张气息。
林蔚然在屏幕前盯着刚刚解码出的那行文字:“观察者己抵达。”
她的手微微颤抖,迅速将屏幕上的内容存档并上传至内部系统。
这并不是她第一次面对未知,但这短短的一句话,却让她感到从未有过的孤独与恐惧。
观察者是谁?
他们“抵达”意味着什么?
是物理意义上的到达,还是某种更抽象的监视?
林蔚然从未如此迫切地想要得到答案。
她正准备联系项目组时,房间外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
门被推开,刘志文满脸焦急地走了进来。
“林博士,你需要看这个。”
他喘着气,将一份刚刚生成的频谱图交到她手上。
林蔚然接过来,眉头紧锁。
这是“恒河协议”信号的最新分析结果,但和此前捕获到的片段相比,这段信号的特征显然更加复杂,不仅频率范围更宽,数据中的能量波动还呈现出某种周期性的脉冲模式。
“这是什么?”
她低声问。
“我们发现信号中包含了一个新的编码层,”刘志文解释道,“通过三维映射,这段脉冲模式生成了一个——呃,你自己看吧。”
刘志文将频谱数据投影到屏幕上,画面中缓缓出现了一个立体的图形。
那是一种完全超越地球文明认知的复杂几何结构,仿佛是某种多维体的投影。
几何体每一次旋转,都会折射出新的细节,让人目眩神迷。
“这是……高维数据映射。”
林蔚然的声音中透着不可置信。
“是的。”
刘志文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一丝压抑的兴奋,“它不仅仅是一段信号,而是某种存在的投影。
‘观察者’或许己经通过这种方式——”“进入了我们的维度。”
林蔚然替他将话说完。
此刻,两人之间的沉默重如山岳。
林蔚然感觉自己正在凝视某种深渊,而深渊也在回望着她。
与此同时,在数千公里外的秘密实验室中,艾芙琳的团队正在进行一项代号为“潘多拉计划”的绝密实验。
实验室的中央是一台巨大的量子计算设备,其表面覆盖着闪烁的蓝色光流。
屏幕上显示着“恒河协议”的部分解码内容,和林蔚然团队的进展相比,这里的分析显然更为激进。
一名研究员低声汇报:“信号中的高维投影己经部分还原,但我们发现,这段数据似乎在动态调整。
它……好像在回应我们的分析。”
艾芙琳目光冰冷,注视着屏幕上那些变化的符号。
“你是说,这段信号具备某种‘自适应’能力?”
她问道。
“是的,”研究员答道,“而且它的变化似乎和我们设备的解码速度成正比。
我们越深入解码,它越复杂。”
艾芙琳沉默片刻,转身看向另一名助手。
“目标还在进行监测吗?”
“是的,林蔚然团队的进展稳定,我们通过后门程序可以实时获取他们的信号分析结果。”
“很好,”艾芙琳冷笑一声,“我们不能让他们领先。
加速量子解码进程,启动‘共鸣引擎’,让系统全力模拟信号中的高维特征。”
助手犹豫了一下,低声说道:“但引擎可能会导致系统过载,甚至引发不可控的时空效应……”“风险我会承担,”艾芙琳的语气毫无波澜,“人类需要知道真相,不惜一切代价。”
深夜,林蔚然正整理数据时,控制室内的监控屏幕忽然闪烁起来。
所有系统同时发出尖锐的报警声,屏幕上出现了大量的乱码。
“发生了什么?”
林蔚然迅速查看系统日志,试图找出故障原因。
刘志文从隔壁跑了进来,“系统似乎被某种外部干扰侵入了,但信号源不明。”
林蔚然立刻切换到主信号监控界面,发现“恒河协议”的信号强度突然大幅提升,远超此前的任何观测值。
屏幕上那些字符以惊人的速度闪动,逐渐凝聚成了一行全新的信息:“接触即终焉,停下解码。”
看到这句话的瞬间,林蔚然感到一阵刺骨的寒意。
她下意识地后退了一步,脑海中闪过无数个猜测。
为什么信号会主动警告他们?
如果解码真的带来危险,那解码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这……是某种威胁吗?”
刘志文小声问。
“也可能是某种保护。”
林蔚然低声答道,但她的心中并没有答案。
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重新分析信号的规律,同时迅速召集项目组成员进入紧急会议模式。
就在林蔚然团队忙于应对信号异动时,实验站外的监控设备捕捉到了一组异常现象。
在地平线的尽头,几个微弱的光点正在缓缓移动,其轨迹呈现出完美的对称结构。
负责监控的技术员迅速调取画面,但那些光点却在几秒钟后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从未存在过。
这一异常现象在项目组的报告中被记录为“观察者活动迹象”,但林蔚然隐隐觉得,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那些光点……真的只是观察者的存在标记吗?
还是某种更危险的信号?
凌晨西点,林蔚然独自坐在屏幕前,眼神中满是疲惫与迷茫。
她看着那句“接触即终焉”的警告,心中却在不断挣扎。
人类真的应该停止吗?
屏幕再次闪烁,新的字符浮现:“欢迎来到湮灭裂隙。”
林蔚然怔住了,屏幕前的她第一次感到深深的无力感。
是继续前进,还是立刻停下?
这个选择似乎不止关乎她个人,而是关乎整个人类文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