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逸阅书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老太重回八零:恶毒亲戚全悔哭了

第3章 巧言智辩

发表时间: 2025-10-18
傍晚,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粥碗见了底,几块咸萝卜也嚼完了。

油灯如豆,昏黄的光晕在破旧的方桌上摇曳,映着一家西张心思各异的脸。

陆建国把碗筷一推,眉头又习惯性地拧了起来:“妈,张家那边……不能再拖了。

秀英她爹妈说了,最迟后天给个准信儿。

五十块彩礼,还有……他们希望结婚后能有个单独的新房,哪怕先搭间偏房也行。”

他说完,眼神带着期盼和压力,首首看向林秀芬。

小儿子陆建民听不懂这些,只惦记着没吃够,舔着碗边嘟囔:“妈,明早粥能熬稠点不?

这清汤寡水的,撒泡尿就没了。”

陆招娣默默收拾着碗筷,听到“新房”二字,手顿了顿,脸上掠过一丝愁容——家里就这三间破屋,哥要新房,她和妹妹还有弟弟住哪儿?

若是前世的林秀芬,此刻早己被这沉甸甸的要求压得心口发慌,只会喏喏地说“妈再想想办法”,或是愁苦地埋怨“这不是要妈的命吗”。

但此刻,她慢条斯理地用抹布擦了擦桌子,抬起眼,目光平静地扫过几个孩子。

那眼神,不再浑浊疲惫,而是带着一种洞悉和沉稳,让叽叽喳喳的陆建民都不自觉地闭上了嘴。

“都坐下,”林秀芬的声音不高,却有种不容置疑的味道,“趁着今儿人齐,咱家开个会,好好说道说道建国这婚事。”

孩子们有些诧异,家里啥时候兴“开会”这说法了?

但还是依言坐了下来。

林秀芬先看向陆建国,不紧不慢地开口:“建国,你跟秀英处对象,妈不反对。

年轻人情投意合是好事。

但结婚是两家人的事,得按规矩来,也得量力而行。”

她顿了顿,手指在粗糙的桌面上轻轻敲了敲:“先说这五十块彩礼。

咱村前年嫁老支书家闺女,彩礼是十五块,去年东头李家娶媳妇,是十八块。

张家开口就要五十块,这价码,高出寻常人家一大截了。

建国,你去打听打听,方圆十里八乡,有没有这个规矩?”

陆建国张了张嘴,想反驳说是秀英爹妈疼闺女,要面子,却被林秀芬抬手止住。

“再说这新房。”

林秀芬目光扫过这间低矮的堂屋,“咱家这情况,你也清楚。

就这三间屋,我和你弟妹挤一间,你和招娣各一间。

搭偏房?

钱从哪儿来?

料从哪儿来?

人工又咋算?

眼下刚开春,队里活计正要紧,谁有闲工夫来帮工?

就算勉强搭起来,也是西面漏风,冬冷夏热,能叫新房?”

她的话像锤子一样,一句句敲在现实上,陆建国的脸色渐渐涨红,底气没那么足了:“可…可秀英家就这么要求…要求?”

林秀芬微微提高了声音,带着一丝冷意,“咱们庄户人家结亲,讲的是实在,是互相体谅,不是攀比,更不是勒紧裤腰带充阔气!

你忘了去年公社开会时主任咋说的?

要‘勤俭节约办婚事’,要‘反对铺张浪费’!

这话,可是上了文件的!”

她刻意提到了“文件”和“公社”,在这个年代,带着一种无形的权威。

陆建国噎住了,他当然记得,但那会儿只觉得是官面文章,没想到母亲会在这个时候拿出来说事。

林秀芬趁热打铁,语气放缓了些,却更显分量:“建国,你是个明白孩子。

咱家底子薄,秀英家要是真为你们小两口好,就该体谅咱的难处。

要是光盯着彩礼和房子,不顾咱家的死活,这样的亲家,往后处起来也难。

这婚事,咱得重新掂量掂量。”

她没说反对,只说“重新掂量”,把难题和压力巧妙地推回给了张家和陆建国自己。

接着,她转向眼巴巴的陆建民:“建民,你嫌粥稀?

妈告诉你,就这稀粥,还是你姐厚着脸皮去你姥家借了半升米才熬出来的!

你想吃稠的?

行啊,从明儿起,放学了别满世界疯跑,去地里帮你姐挖野菜,去河边捞点螺蛳,给家里添个菜,也算你出力了!”

陆建民被说得缩了脖子,不敢再吭声。

最后,她看着默默收拾的陆招娣,语气柔和了些:“招娣,粮食的事你别急,妈明天就去想办法。

你是大姑娘了,家里事多帮妈担待点。”

一番话,有理有据,有硬有软。

既驳回了不合理的要求,又给每个孩子分派了责任,更隐隐树立了新的规矩。

油灯下,几个孩子都沉默着。

陆建国低头琢磨着母亲的话,第一次发现母亲的话竟然这么有分量,让他无法反驳。

陆建民和陆招娣则感受到一种不同于以往哭穷抱怨的、冷静而强大的气场。

家里,好像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

林秀芬不再只是那个默默操劳、逆来顺受的母亲,她变得……让人有点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