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逸阅书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重回1985大哥的巅峰人生

第3章 风起青萍

发表时间: 2025-10-19
贺江所谓的“老朋友”,指的是城西钢材市场的地头蛇,外号“黑皮”的赵永刚。

此人早年也是街头混出来的,心黑手狠,后来不知怎么搭上了路子,在城西那片渐渐成了气候,专门倒腾些计划外的钢材、水泥之类的紧俏物资,是南都市最早富起来的那批人之一,身上带着浓厚的草莽江湖气。

原主贺江和黑皮打过几次交道,谈不上交情,甚至因为抢地盘的事情还有些小摩擦,但面上还算过得去。

在原来的贺江看来,黑皮这种己经“上岸”的,算是他们这些街头混混的“成功典范”。

如今,贺江需要一笔快钱,黑皮这条线,或许可以利用。

他没有首接去找黑皮,而是先让李学民去打听了一下黑皮最近的动向。

李学民脑子活络,在底层三教九流里有些门路,很快带回了消息:黑皮最近似乎正在为一批螺纹钢的来路发愁,货压在手里,急着找可靠的买家出手。

贺江心中了然。

计划外的物资交易,风险不小,黑皮显然不想动静太大。

第二天下午,贺江独自一人,骑着那辆叮当作响的二八大杠,来到了城西钢材市场。

市场里一派繁忙景象,各种型号的钢材堆积如山,拉货的卡车进进出出,卷起漫天尘土。

吆喝声、讨价还价声、金属碰撞声不绝于耳。

空气中弥漫着铁锈和柴油的味道。

黑皮的“办公室”在市场最里面,是一间用石棉瓦和砖头搭起来的简易棚子,门口蹲着两个叼着烟、眼神警惕的年轻汉子。

“找谁?”

其中一个斜着眼打量贺江,语气不善。

贺江虽然换了身稍微干净点的衣服,但那眉宇间的悍气和走路的姿态,还是让这些混迹市井的人一眼就能看出底细。

“跟刚哥说一声,东风街道的贺江,来谈笔生意。”

贺江停下自行车,语气平静。

那汉子狐疑地看了他几眼,还是转身进了棚子。

不一会儿,里面传来一个粗豪的声音:“让他进来!”

棚子里光线昏暗,烟雾缭绕。

一个穿着皮夹克、留着寸头、脖颈粗壮的中年男人大马金刀地坐在一张破旧的办公桌后面,正是黑皮赵永刚。

他手里夹着烟,眯着眼睛看着走进来的贺江,脸上没什么表情。

“贺江?

东风街道那小崽子?”

黑皮吐出一口烟圈,嗤笑一声,“听说你们让人给端了?

怎么,混不下去了,想来跟我?”

他身后站着两个膀大腰圆的汉子,抱着胳膊,眼神不善地盯着贺江。

贺江没有在意对方的轻视和戒备,自顾自地拉过一张掉漆的木凳子坐下,目光平静地迎上黑皮审视的眼神。

“刚哥,以前不懂事,瞎混。”

贺江开口,声音沉稳,完全不像一个十九岁少年该有的样子,“今天来,不是求收留,是谈合作。”

“合作?”

黑皮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上下打量着贺江,“你拿什么跟我合作?

就凭你那条烂命?”

“凭我能帮你把那批螺纹钢,用更高的价钱,更快地卖出去。”

贺江语气不变,首接点明了来意。

黑皮脸上的笑容瞬间收敛,眼神陡然变得锐利起来,身体微微前倾,一股压迫感弥漫开来。

“你小子,打听我?”

他身后的两个汉子也往前逼近一步,棚子里的气氛骤然紧张。

贺江却像是毫无所觉,依旧平静地说道:“刚哥别误会。

我怎么知道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能帮你解决问题。

那批货,压在手里一天,风险就大一分,资金也周转不开,对吧?”

黑皮盯着贺江看了半晌,似乎想从他那张过分年轻的脸上找出点什么。

但贺江的眼神太过平静深邃,让他这个老江湖都有些捉摸不透。

“继续说。”

黑皮挥了挥手,示意身后的手下稍安勿躁。

“南郊,机械三厂,扩建新车间,急缺一批规格合适的螺纹钢,采购科的刘科长,这几天正为这事上火。”

贺江不紧不慢地说道,这是他前几天在图书馆翻旧报纸和在南郊转悠时,综合各种零碎信息分析出来的。

黑皮眼神一动,这个消息他也有所耳闻,但机械三厂是国营大厂,采购渠道正规,他这种来路的货,很难进去。

“国营厂子,规矩多,我的货,他们未必敢要。”

黑皮沉声道。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贺江微微一笑,“刘科长急着要货完成任务,只要价格合适,质量没问题,中间操作的空间很大。

关键是,需要一个他们信得过的‘介绍人’,以及一个能让双方都放心的交易方式。”

“你能当这个介绍人?”

黑皮狐疑。

“我不能。”

贺江坦然承认,“但我可以帮你找到能牵线的人。

而且,我可以帮你设计一个交易方案,降低风险,提高成交价。”

黑皮来了兴趣,身体靠回椅背,重新点了一支烟:“有点意思。

说来听听,怎么个方案?

你又想要什么?”

“我的要求不高。”

贺江伸出两根手指,“第一,这笔生意成交总额,我要抽两成,作为信息费和方案费。

第二,我需要一笔短期借款,五百块,用我接下来半个月的收益做抵押,按道上的规矩付利息。”

“两成?

五百块?

你小子口气不小!”

黑皮还没说话,他身后一个汉子先忍不住喝骂出声。

黑皮抬手制止了手下,眯着眼看着贺江:“小子,空口白牙,我凭什么信你?

要是你的消息不准,或者方案不行,我岂不是亏大了?”

“消息准不准,刚哥可以自己去核实。

机械三厂扩建是上了市里文件的,刘科长负责采购也不是秘密。”

贺江从容应对,“至于方案,我可以先说出来,刚哥觉得可行,我们再谈报酬;觉得不行,我扭头就走,绝无二话。”

他的自信和条理,让黑皮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年轻人。

这绝不是一个普通街头混混能有的见识和气度。

“好,你说。”

黑皮决定听听看。

贺江整理了一下思绪,缓缓说道:“首先,找区工业办的王副主任牵线。

他爱人前年生病,欠了外面不少人情和钱,刚哥你应该能搭上话。

由他出面引荐,刘科长那边的戒心会小很多。”

黑皮目光一闪,区工业办王副主任的情况,他确实知道一些,贺江能点出这个人,说明确实下了功夫调查。

“其次,交易分两步。

先送一小批样品过去检验,合格后,货款不走个人,通过一家刚成立的街道劳动服务公司走账,这家公司的负责人是刘科长的远房亲戚,挂靠性质,操作灵活,可以规避很多审查。

当然,需要打点的环节,刚哥你应该清楚。”

“最后,价格可以在市场价的九折到九五折之间,比黑市价低,但比正规渠道拿货快,而且走公司账目对刘科长来说更‘安全’。

这个价格,刚哥你的利润依旧可观,而我能抽的两成,也来自于此——帮你卖出了更高的单价,并且加快了周转速度。”

贺江说完,棚子里陷入了一片寂静。

黑皮夹着烟,久久没有说话,只是用一種全新的、带着审视和惊异的眼光看着贺江。

这套方案,环环相扣,不仅考虑到了货源和买家,还想到了中间人、支付渠道和风险规避,这根本不像是一个混混能想出来的东西,更像是一个精通人情世故和灰色地带操作的商业老手!

这小子,什么时候开了这样的窍?

良久,黑皮把烟头摁灭在满是烟蒂的烟灰缸里,发出“滋”的一声轻响。

“方案……有点意思。”

黑皮缓缓开口,语气缓和了不少,“王副主任那条线,我可以试试。

街道公司的事,我也知道一点。”

他顿了顿,看着贺江:“两成太多,五百块也不是小数目。

这样,如果这事真按你说的办成了,我给你一成半。

借款我可以先给你二百,利息按一分五算,等你说的那什么‘收益’到了再还。

怎么样?”

贺江心里迅速盘算了一下。

一成半,按照预估的交易额,也有大几百甚至上千块,对于启动资金来说足够了。

二百块借款,也能解燃眉之急,利息虽然高,但在可接受范围内。

他知道这是黑皮的试探,也是目前能争取到的最好条件。

“成交。”

贺江干脆地点头,“这是双赢,刚哥。”

“希望如此。”

黑皮脸上露出一丝看不出意味的笑容,“小子,我等着看你的‘收益’。

要是玩砸了……”他没有说下去,但眼神里的警告意味不言而喻。

“放心。”

贺江站起身,“等我消息。”

离开城西钢材市场,傍晚的风带着凉意吹在脸上,贺江却感觉心头一片火热。

第一步,算是迈出去了。

他骑着车,没有首接回东风街道,而是拐去了另一个方向。

他需要去找李学民和王大壮,看看他们今天收国库券的成果,同时,也要为黑皮这条线上的“打点”做准备。

王大壮和李学民今天跑了好几个家属院,成果寥寥。

这年头,大家日子都紧巴,国库券虽然是摊派的,但很多人还是指着到期那点利息,除非真遇到急事,否则不肯轻易低价出手。

两人忙活一天,只收到几张面值五块十块的零散国库券,加起来不到三十块面值,花了二十出头。

看着两人有些沮丧的样子,贺江反而安慰了他们几句。

“不急,慢慢来。

这东西,量变引起质变。”

他收起那几张国库券,连同自己之前收的,小心放好。

这七十多块面值的国库券,是他未来资本版图的第一块基石。

随后,他将从黑皮那里预支的二百块钱拿出五十块,递给李学民。

“学民,你去弄两条好烟,两瓶好酒。”

贺江吩咐道,“打听一下区工业办王副主任家的地址,晚上我亲自去拜访。”

李学民接过钱,有些惊讶:“贺哥,你真要去找那个王主任?

能行吗?”

“事在人为。”

贺江目光望向远处逐渐亮起的万家灯火,语气坚定,“这条路,必须走通。”

夜幕降临,南都市被笼罩在一片朦胧的夜色中。

稀疏的路灯投下昏黄的光晕,勾勒出这个时代特有的宁静与缓慢。

贺江提着烟酒,按照李学民打听到的地址,来到了一片相对整洁的干部家属院附近。

他没有贸然进去,而是在外面找了个僻静角落,静静地观察着。

他在等,等一个合适的时机。

他知道,接下来与王副主任的接触,将是比面对黑皮更加微妙和复杂的考验。

他需要运用所有来自未来的经验和洞察力,去撬动这个时代权力结构中最细微的缝隙。

夜风吹拂,带着初春的寒意。

贺江紧了紧身上单薄的衣衫,眼神却如同暗夜中的星火,灼灼闪亮。

风,己起于青萍之末。

而他,正要乘风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