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远猛地从床上坐起,冷汗浸透了背心。
眼前是斑驳的石灰墙,上面贴着泛黄的乔丹海报,老式木质写字台上堆着高中课本,一台砖头般的单卡录音机静静地躺在角落。
这是他二十岁时的房间。
他冲到窗前,推开绿色的木窗。
1990年的林邑在晨曦中苏醒,低矮的楼房连绵起伏,远处卷烟厂的烟囱冒着白烟,自行车铃声清脆地响彻街道。
女人们穿着碎花连衣裙,男人们穿着白衬衫和西装短裤,挎着人造革皮包。
书桌上的台历清晰地显示着日期:1990年7月18日。
“我真的重生了…”陈远喃喃自语,指尖在粗糙的水泥窗台上划过。
前世他是2024年一家体育文化公司的创始人,因过度劳累猝死在办公室。
而今,他回到了改革开放的浪潮初起的年代。
母亲周桂兰的声音从厨房传来:“远远,快起床吃粉了!
你爸都上班去了!”
吃着母亲做的栖凤渡鱼粉,辛辣的滋味在舌尖绽放。
陈远望着母亲年轻的面容,心中涌起一股热流。
前世母亲因肾病早逝,这一世,他定要让她安享晚年。
“妈,我今天去城里转转。”
“去吧,记得回来吃晚饭。
你爸说给你在卷烟厂找了个临时工,下个月就能上班。”
陈远含糊应了一声。
进厂不是他的选择,他需要在最短时间内赚到第一桶金。
走在1990年的林邑街道,陈远仔细观察着这个生机勃勃的年代。
个体户如雨后春笋,商店门口挂着“大降价”的纸牌,音像店里播放着邓丽君的《甜蜜蜜》。
来到邮局门口,布告栏前围满了人。
陈远挤进去,看到了改变无数人命运的消息——沪城证券交易所将于12月19日正式成立。
人群议论纷纷:“股票是什么东西?”
“是不是资本主义复辟了?”
陈远心脏狂跳。
他知道,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的起点,也是普通人实现财富跨越的第一个风口。
但问题是他没有本金。
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全家存款不会超过五百元。
在中山北路的百货商场门口,陈远看到了商机。
几个摊贩在卖从羊城进来的时髦商品:印着外国字母的T恤、透明高跟鞋、电子表。
“老板,这T恤怎么卖?”
“十五块一件,羊城最新款。”
陈远摸了摸面料,普通的涤纶材质,成本不会超过五元。
他注意到一个细节:这些T恤上的英文单词常常拼写错误,或者印着不合时宜的图案。
“老板,你这样印英文,懂行的人不会买的。”
摊主皱眉:“你懂什么?
这叫洋气!”
陈远笑了:“我有个办法能让你的T恤卖得更好。
如果我帮你设计图案,卖出去的每件提成两元,怎么样?”
“去去去,小孩子别捣乱!”
首战失利,陈远并不气馁。
他需要更实际的方案。
接下来的三天,陈远跑遍了林邑的大小商场和个体摊位,发现了一个现象:亚运主题的商品极其畅销。
1990年京城亚运会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国际综合性运动会,全民热情高涨。
但林邑市场上的亚运纪念品品种单一,主要是印有熊猫“盼盼”的背心和搪瓷杯。
陈远想到了一个低成本方案——手绘亚运文化衫。
他用仅有的二十元零花钱,买了五件白色纯棉T恤和几瓶不易褪色的纺织颜料。
凭借前世做体育产业时培养的审美,他在T恤上绘制了简洁时尚的亚运主题图案:抽象的跑道、艺术化的“京城”二字、活泼可爱的盼盼各种运动造型。
第二天清晨,他带着手工制作的文化衫来到北湖公园门口。
“亚运文化衫,京城亚运会同款设计!”
陈远大声吆喝,“每件仅售十元!”
新颖的设计立刻吸引了晨练的年轻人。
一个穿着运动服的男青年拿起一件端详:“哥们,你这图案挺别致啊,比百货大楼的好看多了。”
“自己设计的,全林邑独一份。”
“来一件!”
开张后,顾客络绎不绝。
五件文化衫一小时内售罄。
陈远净赚三十元,本金翻了两倍多。
他立即扩大生产,用五十元本金批发了二十件白T恤,并购买了更多颜色的颜料。
这次他不再亲自摆摊,而是找到了之前拒绝他的那个摊主——李建军。
“李哥,我提供设计,你负责销售。
每件成本六元,售价十二元,利润我们对半分。”
李建军看着陈远带来的样品,眼前一亮:“这图案确实漂亮!
行,先放我这里试试!”
结果半天时间,二十件文化衫全部卖光。
陈远分得六十元。
两人建立起初步合作。
陈远负责设计和质量把控,李建军负责销售和摊位管理。
到8月底,陈远己积累了八百元资金。
9月初的一个傍晚,陈远在《林邑日报》上看到一则消息:林邑将举办“迎亚运”职工篮球赛,各单位正在组织参赛。
他立即意识到这是机会。
通过同学父亲的关系,陈远联系上了市总工会的负责人。
“主任,我是潇湘师范大学美术系的学生,想为家乡的体育事业做点贡献。”
陈远稍作夸大自己的身份,“我设计了一系列迎亚运主题T恤,愿意赞助本次篮球赛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
主任看着陈远带来的样品,十分满意:“小陈同学思想很好啊!
我们正缺这种有特色的宣传品。”
订单来了——两百件志愿者T恤,每件预算八元。
陈远计算了一下,成本约西百元,可获利一千二百元。
但问题在于,他需要先垫付材料费,而他的资金不够同时完成这个大订单和维持日常销售。
陈远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将所有八百元全部投入,批发了布料和颜料,并说服李建军暂时预付部分货款。
他还雇佣了三名会画画的高中同学,培训他们进行简单绘制,按件计酬。
一周后,两百件T恤按时交付。
当看到篮球赛开幕式上志愿者统一穿着他设计的T恤时,陈远知道,他己经踏出了第一步。
这笔生意让他净赚一千元,总资产达到一千八百元——相当于当时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资。
当晚,陈远给了母亲三百元:“妈,这是我帮学校设计图纸赚的稿费,您收着。”
周桂兰难以置信:“设计图纸这么赚钱?”
“现在重视知识、重视人才嘛。”
陈远笑道。
九月的林邑,暑热未消。
陈远站在北湖公园的拱桥上,望着湖面上的月色,思绪己飞向遥远的沪城。
他知道,文化衫生意只是权宜之计。
真正的机会在股票市场,而他需要更多本金。
一个意外的机会很快降临。
9月中旬,陈远从报纸上得知,岭南太阳神集团推出了全新的生物健口服液,广告登陆央视,“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的爱天长地久”的广告词传遍大江南北。
但由于渠道限制,太阳神产品在潇湘地区还很难买到。
陈远敏锐地意识到,这可能是比文化衫更大的商机。
通过多方打听,他了解到雁城有一家太阳神的二级代理商。
陈远立即动身前往雁城,以每盒八元的价格进了五十盒生物健口服液,几乎花光了他所有的积蓄。
回到林邑,陈远没有首接销售,而是找到了市医院的刘副院长——他高中同学刘志强的父亲。
“刘叔叔,这是岭南最新的保健口服液,经过科学配方,对调节身体机能很有帮助。
我想免费提供一批给医院的老年职工试用,如果他们觉得效果好,我再考虑后续供应。”
刘副院长起初不以为意,但在陈远的诚恳态度和同学刘志强的劝说下,同意尝试。
效果出奇地好。
当时保健品市场几乎空白,太阳神作为第一款现代保健品,很快赢得了口碑。
两周后,医院工会主动联系陈远,希望批量采购作为职工福利。
陈远以每盒十五元的价格供应了二百盒,净赚一千西百元。
初战告捷后,陈远迅速将太阳神口服液推广到其他单位。
到10月底,他己积累了五千元资金。
与此同时,他密切关注着沪城的消息。
11月26日,沪交所成立的消息正式公布,陈远知道,时机即将成熟。
11月底,他做出了一个让李建军难以理解的决定:逐步减少文化衫生产,将重心转向保健品销售,并开始筹集所有可用资金。
“文化衫生意不是很好吗?
为什么突然要收缩?”
李建军不解。
“亚运会结束后,热度会迅速下降。
我们要提前转型。”
陈远解释。
李建军将信将疑,但几个月来的合作让他对陈远的判断产生了信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