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破庙里捱过了最难熬的一夜,天亮后,雨势渐歇。我撕下衣裙相对干净的内衬,勉强包扎了手上和膝盖的擦伤,又将怀里那被雨水泡发的干粮,一点点艰难地咽了下去。
我必须活下去。
用这残破的身躯,走完我选择的路。
一路乞讨,一路问询。
我刻意避开了官道和繁华城镇,专挑偏僻小路行走。身上的旧衣早已污秽不堪,头发散乱,脸色苍白,与流民乞儿无异。无人会将这个狼狈憔悴的女子,与曾经那个惊艳京城、搅动风云的吏部尚书千金联系起来。
偶尔,能从路人的闲谈中,听到一些关于京城的风声。
端王侧妃柳氏,因其父罪责,在王府地位一落千丈,据说日子很不好过。
而权倾朝野的镇国公世子谢砚辞,似乎在朝堂上遇到了不小的麻烦,被几位御史联名弹劾,罪名不小。皇帝的态度,也变得有些暧昧不明。
听到他的名字,我的心湖,已不再起波澜。
如同听一个陌生人的故事。
他与柳依依,与朝堂纷争,都与我再无干系。
走了不知多少日,翻过几座山,趟过几条河,当我终于看到那座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青瓦白墙、透着古朴宁静气息的“忘尘庵”时,已是深秋。
山门前落叶铺了厚厚一层,踩上去沙沙作响。
我整理了一下身上勉强蔽体的破旧衣衫,拂去脸上的尘土,走到庵门前,轻轻叩响了那扇斑驳的木门。
许久,门“吱呀”一声开了。
一位穿着灰色缁衣、面容清癯的中年师太站在门内,目光平静地看着我,带着一丝出家人特有的悲悯。
“施主,有何事?”她的声音温和而疏离。
我看着她,缓缓跪了下去,双手合十,置于胸前。
“弟子谢兰因,愿斩断红尘,皈依我佛,恳请师太收留。”
我的声音因长途跋涉和虚弱而沙哑,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师太的目光在我脸上停留了片刻,似乎在看我的面相,也似乎在审视我的决心。
“红尘万丈,牵绊甚多。施主年纪轻轻,为何生出此念?”她缓缓问道。
为何?
我抬起眼,望向庵堂深处那袅袅升起的、带着檀香味的青烟,眼神空茫而平静。
“红尘已断,情缘已了。无所挂碍,唯求心安。”
师太沉默良久,终是轻叹一声:“阿弥陀佛。既如此,便随我来吧。”
她转身,引我入内。
我站起身,跟在她的身后,踏入了这道隔绝红尘的门槛。
身后,庵门缓缓合上,将那个充满爱恨痴缠、名利算计的世界,彻底关在了外面。
忘尘庵的生活,清苦,单调,却奇异地抚平了我内心的创伤。
每日晨钟暮鼓,诵经念佛,劈柴挑水,粗茶淡饭。
我褪下了华服,换上了与其他女尼无异的灰色缁衣,剃去了三千烦恼丝,顶着光洁的头皮,成了一个真正的方外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