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逸阅书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权途:从家破人亡到权倾朝野

第3章 针锋相对,初遇谢安

发表时间: 2025-10-23
永安二十三年,春末。

陈默因《盐铁官营利弊疏》得到庆帝赏识,升为正八品翰林院检讨后,在翰林院中的处境好了许多。

李修虽心有不甘,却也不敢再轻易刁难。

但陈默并未因此放松警惕。

他知道,这小小的晋升,不过是踏入权力漩涡的第一步。

他利用翰林院检讨的身份,开始有计划地查阅更多尘封的史料,尤其是与十年前陈家旧案相关的卷宗。

这日,他正在翰林院的藏书阁中翻找资料,忽闻外面传来一阵喧哗。

“让开!

都给我让开!”

一个声音洪亮而威严,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

陈默放下手中的卷宗,走出藏书阁,只见一群身着官服的人簇拥着一个年轻男子走了过来。

那男子看起来不过二十三西岁,与陈默年纪相仿。

面容冷峻,线条凌厉,一双眼睛锐利如鹰,仿佛能洞察人心。

他身着绯红官袍,腰间系着象征身份的玉带,虽年轻,却自有一种久经权场的沉稳与强大气场,与周围那些或老或平庸的官员形成了鲜明对比。

陈默一眼便认出了他——御史中丞谢安。

这个名字在京城官场如雷贯耳。

谢安是寒门出身的天才,十五岁中举,二十岁便入仕,凭借过人的才华和铁腕手段,短短数年便升至御史中丞之位,负责监察百官。

他以刚正不阿、执法严苛闻名,与李嵩一派水火不容,是朝堂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也是许多人忌惮的对象。

“谢大人。”

翰林院的官员们纷纷躬身行礼,态度恭敬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畏惧。

谢安只是微微颔首,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了陈默身上。

他早就听说了这个凭借一篇文章得到皇帝赏识的年轻翰林,此刻见他气质沉稳,眼神清澈,不由多打量了几眼,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弧度。

“你就是陈默?”

谢安开口问道,声音清冷,带着一丝审视。

“正是学生陈默,见过谢大人。”

陈默躬身行礼,不卑不亢。

“你的《盐铁官营利弊疏》,本中丞看过了。”

谢安的语气听不出喜怒,“文章写得倒是有些见地,可惜,过于保守了。”

陈默心中一动,知道对方是在考较自己,便问道:“不知谢大人觉得,学生的文章保守在何处?”

“盐铁官营,本就是陛下为了充实国库、打击地方豪强而推行的新政。”

谢安上前一步,目光首视着陈默,“你在文章中,只敢隐晦提及一些小弊端,却对新政的根本问题避而不谈,更不敢提出彻底的改革方案。

这不是保守,是什么?”

周围的官员们都屏住了呼吸,不敢出声。

谢安向来以严苛著称,很少有人敢反驳他的观点,更何况是一个刚入官场的年轻人。

陈默却丝毫不惧,从容地回答:“谢大人所言差矣。

学生认为,新政虽有弊端,但初衷是好的。

若是贸然提出彻底的改革方案,不仅会触动多方利益,引发朝堂动荡,更可能让陛下的心血付诸东流。”

“哼,你这是畏首畏尾!”

谢安冷笑一声,“如今地方豪强勾结官员,利用盐铁官营谋取私利,百姓怨声载道。

若是不彻底改革,长此以往,必生大乱!

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

“谢大人未免过于偏激了。”

陈默针锋相对,“彻底改革固然能解决根本问题,但时机未到。

如今朝堂之上,各方势力盘根错节,若是操之过急,只会适得其反。

学生认为,当务之急是先整顿吏治,清除那些勾结豪强的贪官污吏,再逐步完善新政的各项制度。”

“整顿吏治?

说得轻巧!”

谢安的眼神更加锐利,“那些贪官污吏背后,都有强大的靠山。

没有雷霆手段,如何能清除他们?

你这所谓的‘逐步完善’,不过是拖延时间,纵容***!”

两人你来我往,争论不休。

一个主张激进改革,快刀斩乱麻;一个主张稳步推进,循序渐进。

观点截然不同,却又都言之有理。

他们的年纪相仿,才华相当,彼此眼中都闪烁着对对方的警惕与一丝欣赏。

周围的官员们看得目瞪口呆,没想到这个新来的翰林,竟然敢和御史中丞如此针锋相对,而且还丝毫不落下风。

李修站在人群中,看着争论的两人,眼神中闪过一丝阴狠。

他本以为陈默得到皇帝赏识后会变得骄傲自满,没想到竟然如此有胆识。

不过,他倒希望陈默能和谢安闹僵,这样他就可以坐收渔利。

争论了许久,谢安终于停了下来。

他看着陈默,眼神中虽然依旧冰冷,但却多了一丝明显的欣赏:“你倒是有些见识,不像那些只会阿谀奉承的庸官。

不过,本中丞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

新政,必须彻底改革!”

“学生也坚持自己的看法。”

陈默不卑不亢地回应。

谢安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没有再说话,转身带着人离开了翰林院。

他的背影挺拔而决绝,充满了年轻人的锐气与自信。

看着谢安离去的背影,陈默轻轻舒了一口气。

他知道,今天的这场争论,虽然没有分出胜负,但却让他在谢安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他也意识到,谢安虽然行事激进,但确实是一个有抱负、有能力的官员。

他和谢安之间,既有理念上的冲突,也有共同的敌人——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员和幕后的势力。

他们就像两块同样锋利的剑,既是潜在的对手,也可能在未来成为并肩作战的盟友。

“陈兄,你真是太厉害了!

竟然敢和谢大人争论!”

王二凑了过来,一脸崇拜地说,“谢大人可是出了名的铁面无私,多少老臣都被他弹劾过呢!”

陈默笑了笑:“只是学术探讨罢了,谈不上厉害。”

他知道,这场争论,只是他和谢安交锋的开始。

在未来的朝堂上,他们还会有更多的碰撞。

而此刻,在御史台的官署中,谢安的亲信问道:“大人,这个陈默,要不要属下调查一下他的底细?

看他是不是李嵩那边派来的人。”

谢安摇了摇头,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嘴角带着一丝玩味的笑容:“不用。

我倒要看看,这个和我年纪相仿的年轻人,到底能走多远。

若是他真的有才华,又能坚守初心,或许,他会成为我推行改革的得力助手。

但若是他只是一个趋炎附势之徒,本中丞也不会手下留情。”

亲信点了点头,退了下去。

谢安走到窗前,望着外面的天空,眼神深邃。

他推行改革多年,阻力重重。

如今出现了一个陈默,或许,事情会有新的转机。

他期待着与陈默的下一次交锋。

而陈默在翰林院的藏书阁中,继续翻找着资料。

他知道,无论是谢安的激进改革,还是自己的稳步推进,都需要足够的实力作为支撑。

他必须尽快找到当年陈家冤案的关键证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为家人复仇,实现自己的理想。

就在这时,苏清瑶派人送来消息,说她找到了一个当年参与审理陈家旧案的老吏的下落,让他今晚在清雅茶坊见面。

陈默心中一喜,立刻收拾好东西,准备前往清雅茶坊。

他不知道的是,在他离开翰林院后,一个黑影悄悄地跟在了他的身后。

京城的夜色,依旧深沉。

一场新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