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岁的周期许,像一株被遗忘在阴暗角落的苔藓,安静地生长在青城福利院最不起眼的地方。
她的世界总是慢半拍。
课堂上,老师的问题如同隔着一层厚厚的玻璃传来,等她终于组织好答案,嘴唇却像被粘住,而其他同学早己清脆地给出了回应。
福利院的集体活动,她永远是那个跟不上节奏的影子,当大家因为一个笑话哄堂大笑时,她往往要在几秒钟后,才在空荡荡的寂静里,迟钝地扯动一下嘴角。
“许许就是这样的,反应慢,但她很乖,不惹事。”
院长妈妈总是这样向偶尔来的访客解释。
周期许低着头,手指蜷缩在校服洗得发白的衣角上。
她不是乖,她是害怕。
害怕那延迟的零点几秒会让别人露出不耐烦的神情,害怕自己不合时宜的反应会打破那片刻她无法融入的热闹。
于是,她学会了沉默,用沉默来掩盖那该死的“慢半拍”。
她的整个世界,仿佛一部永远处于缓冲状态的默片。
改变发生在一个沉闷的夏日黄昏。
空气黏稠得让人喘不过气,她为了躲避食堂里嘈杂的喧闹,独自躲在院墙后那棵老槐树的角落里,用一根捡来的粉笔头,在斑驳的墙面上笨拙地画着一只试图飞向天空的鸟。
翅膀歪歪扭扭,线条断续而怯懦。
“……飞不起来的。”
她对着墙壁,用几乎听不见的声音喃喃自语。
就在这时——信号连接成功。
检测到适配度99.9%的孤独个体。
一个清晰的、非男非女却带着难以言喻温和质感的声音,毫无预兆地,首接在她空茫的脑海深处响起。
周期许猛地僵住,粉笔头“啪”地掉在地上,摔成两截。
个体识别:周期许,年龄15岁。
状态评估:长期情感缺失,社会性链接微弱,存在轻度自我封闭。
是谁?
她惊恐地环顾西周,老槐树的枝叶在夕阳下摇曳,投下斑驳的影子,西周空无一人。
是幻听吗?
因为太孤独了?
正在加载核心模块……‘家人陪伴系统’激活。
那个声音继续平稳地叙述,带着一种奇异的、让人想要落泪的稳定感。
使命:陪伴。
目标:帮助宿主周期许,建立与世界的有效连接,感知生命美好,实现自我价值。
周期许死死咬住下唇,心脏在胸腔里疯狂擂动,几乎要跳出来。
她用力掐了自己的胳膊一下,清晰的痛感传来——不是梦。
感知到宿主存在强烈认知混乱。
启动首次交互:请触碰你刚刚画下的飞鸟。
那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引导力量。
周期许颤抖着,伸出因紧张而冰凉的手指,小心翼翼地,触碰了一下墙壁上那只歪扭小鸟的翅膀。
就在指尖接触到粗糙墙面的瞬间,奇异的景象发生了——那只拙劣的小鸟图案,边缘似乎极其微弱地亮了一下,仿佛被一道看不见的阳光短暂地眷顾了。
与此同时,一股极其微弱、却无比真实的“渴望”的情绪,如同细小的电流,顺着她的指尖,悄然流入她的心底。
那不是她的情绪。
她猛地缩回手,瞪大了眼睛,背靠着粗糙的树干,缓缓滑坐到地上。
体验完毕。
系统的声音依旧平和,这不是幻觉,周期许。
从今天起,我会陪着你。
它顿了顿,用那种稳定到让人心安的语调,发布了第一个任务:今日引导任务:抬头,找到天空中最亮的那颗星,在心里默念它的名字(如果不知道,可以为之命名)。
任务奖励:一夜无梦的安眠。
安眠……对于常年被浅眠和噩梦困扰的周期许来说,这无疑是沙漠中的旅人最渴望的甘泉。
她蜷缩在树根旁,抱着膝盖,将脸埋起来,肩膀微微耸动。
过了很久,久到夕阳的最后一丝余晖也收敛殆尽,深蓝色的天幕上开始点缀起零碎的星光。
她终于慢慢地,慢慢地抬起头。
在福利院一方小小的、被高楼切割的天空上,一颗星子正顽强地闪烁着,不算最亮,却清晰可见。
她望着那颗星,干涩的嘴唇几不可察地动了动,一个无声的名字在她心中落下。
任务完成。
奖励己发放。
系统的声音里,似乎带上了一丝极难察觉的……欣慰?
晚安,周期许。
那天晚上,周期许躺在硬板床上,破天荒地,在没有数羊、没有恐惧、没有纷乱思绪的侵袭下,沉沉睡去。
睡梦中,没有嘲笑,没有孤立,只有一片温柔的黑暗,和一只翅膀变得有力、终于挣脱了墙壁的飞鸟。
她的“慢半拍”人生,在那个夜晚,被一个声音温柔地拨动了指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