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阅书苑 > > 每月四千养老钱?妈,那是我给你的“扶贫基金”陈浩陈明全文免费阅读_完结热门小说每月四千养老钱?妈,那是我给你的“扶贫基金”(陈浩陈明)
其它小说连载
婚姻家庭《每月四千养老钱?妈,那是我给你的“扶贫基金”》,讲述主角陈浩陈明的爱恨纠葛,作者“黯蓝L”倾心编著中,本站纯净无广告,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著名作家“黯蓝L”精心打造的婚姻家庭,大女主,家庭,婚恋小说《每月四千养老钱?妈,那是我给你的“扶贫基金”》,描写了角色 分别是陈明,陈浩,情节精彩纷呈,本站纯净无弹窗,欢迎品读!本书共11214字,1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10-17 02:59:40。该作品目前在本网 sjyso.com上完结。小说详情介绍:每月四千养老钱?妈,那是我给你的“扶贫基金”
主角:陈浩,陈明 更新:2025-10-17 09:24:05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晚上九点半,我揉着发涩的眼角,将最后一份报表归档。作为公司财务,
我对数字有种本能的执着。账目清晰,收支平衡,这不仅是我安身立命的根本,
也早已刻进了我的骨子里。手机屏幕就在这时骤然亮起,屏幕上跳动着的“婆婆”二字,
像一道永不会迟到的闹钟。我深吸一口气,接通,按下免提。“苏念啊!今天一号了,
这个月的钱怎么还没转?我这儿等着急用呢!”婆婆高亢的嗓音响起,
带着她一贯的不容置疑,背景音里,小叔子张扬的声音隐约传来:“妈你快点!
我游戏里哥们儿都等着我呢,就差这临门一脚了!”1我的目光扫过电脑右下角的日期,
5月15日。果然,比我的生理期还准。我的声音平静无波:“妈,我刚忙完,这就转。
”“每次都这样,非要人催。你们在大城市挣大钱,四千块还磨磨蹭蹭,
不知道的还以为我这老婆子多惹人嫌……”她的抱怨像设定好的程序,准时启动。“转了。
”我打断她,熟练地操作手机银行,屏幕亮起“转账成功”的提示,我将截图微信发给她。
“行了,收到了。早这样不就行了?行了行了,不耽误你挣大钱,挂了啊。
”婆婆的语气瞬间多云转晴,甚至带上了一丝轻快。我放下手机,没急着下班。
手指点开那个藏在文件夹深处的加密笔记软件,输入密码。
“家庭特殊开支”的文档跳了出来,像一本我私人的秘密账簿。
我敲下新的一行:5月15日,21:35,转账4000元,备注“养老费”。
这不是第一次记录。文档里,密密麻麻躺着过去五年的每一笔,精确到时分,
并尽可能标注了终点。五年,六十个月,二十四万。它最初只是我职业习惯下的随手一笔,
后来成了我压抑情绪的出口,而现在,它是我对抗“糊涂账”的唯一武器。屏幕又亮了,
是丈夫陈明。老婆,下班了吗?妈……是不是又来电话了?隔着屏幕,
我几乎能看见他脸上那副小心翼翼带着愧疚的神情。我回:刚下班。没事,转了。
他很快回复:委屈你了。妈她……就是老观念。对了,周末家庭聚餐,妈说有点事要商量。
“有事商量”。我看着这四个字,唇角勾起一抹没什么温度的弧度。在这个家里,
每一次“商量”,都无异于一场单方面的“征收通知”。我拿起包,关灯,下班。
心里那片寂静的账本,又无声地翻过一页。所有的账,都清清楚楚地记着呢。
2周末的家庭聚餐,定在婆婆家。还没进门,就听见里面传来陈浩打游戏大呼小叫的声音,
夹杂着婆婆宠溺的“吃点水果再玩”“小心嗓子”。陈明拎着路上买的水果和保健品,
看了我一眼,眼神里带着一丝歉意和无奈。我挽住他的胳膊,轻轻拍了拍,示意他放松。
门一开,喧嚣声扑面而来。婆婆围着围裙从厨房探出头,脸上堆着笑:“来啦?快进来。
”但那笑容,在落到我脸上时,便淡了几分,更像是一种程序化的表情。客厅里,
陈浩瘫在沙发上,手指在手机屏幕上飞舞,头都没抬一下。
他脚上踩着一双我看不出牌子但设计张扬的新球鞋,身边放着最新款的游戏手柄。“小浩,
哥和嫂子来了。”陈明出声提醒。“等会儿等会儿,这波团战关键!”他不耐烦地回了一句。
婆婆端着果盘走出来,放在陈浩面前的茶几上,柔声说:“小浩,先吃点水果,歇会儿眼睛。
”转头对我们,语气就变成了寻常的招呼:“自己坐啊,菜马上好。”这种泾渭分明的态度,
我早已习惯。我拉着陈明在侧面的沙发坐下,像个冷静的观察员,
记录着这个家庭的“资源配置”。饭桌上,婆婆的偏心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
红烧肉的精华部分,那油光锃亮的五花,几乎全堆进了陈浩的碗里。
婆婆一边夹一边说:“多吃点,你看你最近都瘦了,工作太辛苦了吧。”陈浩扒拉着饭,
含糊地抱怨:“可不是嘛,我们那破公司,钱少事多,领导还是个傻X,天天画大饼,
真不想干了。”婆婆立刻一脸心疼:“不想干就别干了!我儿子这么优秀,
还怕找不到好工作?大不了回家来,妈养你几个月!”陈浩顺杆就爬:“还是妈对我好。
我寻思着,要不辞职考研算了,学历高点儿选择也多。就是……”他顿了顿,
目光似有若无地扫过我和陈明,“这备考期间,生活费、报班费可不是小数目。
”婆婆立刻接话,目光转向我们,语气理所当然:“这有什么,你哥你嫂挣得多,
让他们先支持你几个月。苏念是做大公司财务的,最会管钱理财了,
这点钱对你们来说不算什么吧?”陈明眉头微蹙,刚要开口,我在桌下轻轻按住了他的手。
我抬起眼,迎上婆婆的目光,脸上挂着一个属于“懂事儿媳”的微笑。我既不答应也不反驳,
只是含糊地应了一声:“妈,小浩的前途是大事,得从长计议。
”婆婆似乎对我的反应不太满意,但看我态度“温和”,也没立刻发作,
只是不满地撇了撇嘴。随后她便又给陈浩夹了一筷子菜:“听见没?你嫂子通情达理着呢。
放心,你的大事,妈肯定给你做主。”陈浩得意地挑了挑眉,继续埋头吃饭。我低下头,
小口吃着碗里的米饭,心里那本寂静的账本,又自动翻开新的一页。
无形的笔尖落下备注:5月18日,家庭聚餐。婆婆提议,
要求我们承担陈浩辞职考研期间全部生活费及培训费。这笔潜在的、金额未知的“新债”,
暂时记下了。聚餐在一种表面和谐、内里暗涌的气氛中结束。临走时,婆婆把我们送到门口,
像是忽然想起什么,对陈明说:“对了,小明,下个月你张阿姨家儿子结婚,
咱们家得包个厚重点的红包,这事你上上心。”陈明点头应下。回去的车上,
我们都有些沉默。“老婆,今天妈说的……关于小浩的事,你别往心里去,我不会同意的。
”陈明率先打破沉默,声音带着疲惫。我转过头,看着他紧握方向盘的双手和微蹙的眉头,
心里软了一下,又立刻硬了起来。“我没往心里去。”“我只是在想,
妈今天最后特意提了一句红包的事,是真的只是提醒,还是在下一次‘征收’之前,
先强调一下我们‘该出的力’?”我看着窗外的风景说道。陈明沉默着不说话。山雨,
欲来风满楼。我知道,风暴或许比预想中来得更快。3张阿姨家儿子婚礼的日子转眼就到。
按照婆婆“厚重点”的指示,陈明封了一个远超常规数额的红包。
这件事只是在我心里漾开几圈涟漪后,便沉了底。我照常上班、下班,
在加密笔记里记录着那笔四千元的固定“支出”。生活仿佛又回到了看似平静的轨道。然而,
风暴从来不会提前打招呼。那是一个普通的周三晚上,我和陈明刚吃完简单的晚饭,
门铃就响了。透过猫眼,我看到婆婆站在外面,身边是两手插兜、东张西望的陈浩。
一种不祥的预感瞬间涌上心头。打开门,婆婆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郑重和急切的神情,
径直走了进来,鞋都没换。陈浩跟在她身后,大剌剌地往沙发上一坐,拿起桌上的苹果就啃。
“妈,小浩,你们怎么突然过来了?吃过了吗?”陈明有些意外,连忙起身倒水。“吃过了,
别忙活了。”婆婆摆摆手,目光在客厅里扫视一圈,像是在评估什么,
然后定格在我们身上:“今天来,是有件大事要跟你们商量。”她用了“商量”这个词,
和我预想中一样。我在她侧面的单人沙发坐下,静待下文。婆婆清了清嗓子,
进入正题:“小浩谈的那个女朋友,小雅,你们知道的。”“俩人感情稳定,打算结婚了。
女方家里说了,结婚可以,但必须在市里有套房,不要大的,八九十平就行,但必须是新房。
”我的心微微沉了下去。陈明似乎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接口道:“那是好事啊,
小浩也到成家的年纪了。首付……你们这边准备得怎么样了?”婆婆的声音陡然拔高,
带着一种理所当然的气势:“这就是我要跟你们说的事!”“首付差不多要五十万!
我跟你爸攒的那点养老钱根本不够看。”“小明,苏念,这钱,得你们出!
”陈明惊得直接从沙发上站了起来,声音都变了调:“五十万?!妈,您开什么玩笑!
我们哪来五十万?我们的钱都在房子和车贷里套着呢!”婆婆眉头紧皱,
语气强硬起来:“怎么就没有?你们俩工资那么高,苏念还是管钱的,这么多年就没点积蓄?
挤一挤怎么会没有?长兄如父,现在你弟弟结婚买房这天大的事,你不帮谁帮?
”“这不是帮不帮的问题,这是……”陈明又急又气,话都说不利索了。“是什么?
”“是不是苏念?是不是苏念舍不得钱,在背后挑唆我儿子?”“我就知道!
你这个女人心思深,抓着钱不肯放,就是见不得我们陈家好,见不得你弟弟成家立业!
“我们小明以前多听话的孩子,现在都被你教得不孝了!”婆婆猛地将矛头转向了我,
声音也刻薄起来,一连串的指责,如同冰雹般砸下来。她甚至不需要证据,
仅凭臆测就能给我定罪。陈浩在一旁事不关己地啃着苹果,还小声嘟囔一句:“就是,哥,
你们不会真见死不救吧?”陈明气得脸色发白,正要反驳,我站起身,走到了婆婆面前。
我没有看她,而是先看向气得浑身发抖的陈明,轻轻按了按他的手臂,示意他冷静。然后,
我才将目光转向因愤怒而胸膛起伏的婆婆。她的脸上写满了控诉和“被忤逆”的愤怒,
仿佛我们不出这五十万,就是十恶不赦的罪人。室内安静得可怕,
只有陈浩咀嚼苹果的细微声响。我迎着婆婆逼视的目光,语气平静地说道:“妈,五十万,
我们没有。”婆婆眼睛一瞪,刚要发作。我顿了顿,继续说道,声音不高,
却足以让每个人都听清:“不过,关于钱的事,我确实有些东西需要跟您,还有小浩,
一起‘商量’一下。”“这样吧,周末,还是家里,我们开个家庭会议,好好把账算清楚。
”婆婆愣住了,脸上的愤怒凝固,转而变成一丝困惑和惊疑,
她大概没料到我会是如此冷静甚至带着点“专业”的态度回应她的撒泼。陈浩也停下了咀嚼,
狐疑地看着我。陈明站在我身边,我能感觉到他身体的紧绷。但这一次,他没有退缩,
沉默地站在了我这一侧。山雨已至,风满楼。而我的武器,早已准备就绪。
4婆婆和陈浩是带着一肚子疑惑和未消的怒气离开的。门关上的那一刻,
屋子里陷入了另一种寂静。陈明依旧站在原地,胸膛因剧烈的情绪起伏着,脸色很难看。
那不是对我,而是对刚才那场荒唐又伤人的闹剧。我默默地去厨房倒了杯温水,递给他。
他接过,没有喝,只是用力握着杯子,指节泛白。良久,他才哑声开口,
带着浓浓的疲惫和不解:“他们……他们怎么能这样?五十万……说得就像五十块一样轻松。
还那样说你……”我走到沙发边坐下,没有立刻安慰他。有些脓疮,必须彻底挑破,
才能愈合。“他们一直这样,只是以前金额没那么大,指责也没那么赤裸。
”“你觉得这次是突然袭击,但对我来说,这只是量变积累引发的质变。”我平静地说,
声音在安静的客厅里格外清晰,他抬起头看我,眼神里充满了挣扎:“我知道妈偏心小浩,
可……可那是我妈……我从来没想过,她会这样……这样不顾我们的死活。
”“她不是不顾你的死活“她是在用你的‘死活’,去填补陈浩的‘活不好’。
”“在她心里,你的能力强,理应承担更多,而陈浩的‘弱’,就成了无限索取的理由。
”我纠正他,语气冷静得像在分析报表,陈明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发现无从驳起。
过往的种种细节,母亲每一次理直气壮的索取,弟弟每一次心安理得的接受,
都像潮水般涌来,冲击着他一直以来试图维持的“家庭和睦”的假象。他走到我身边坐下,
握住我的手:“老婆,对不起,一直让你受委屈了。”这一次,我没有说不委屈。
我只是反握住他的手,轻声说:“委屈不能解决问题。我们需要的是面对现实。
”我拿起放在茶几上的平板电脑,解锁,点开了那个加密的笔记软件。“这是什么?”他问。
将屏幕转向他:“这是我们家的‘另一本账’,我过去五年,每个月那四千块的最终去向。
”他疑惑地接过去,手指滑动,开始仔细浏览。
记录条目的时间、金额、以及我尽可能查证或推断的最终消费:4月15日,
转账4000元。陈浩于当日购买限量版球鞋,金额吻合3月15日,转账4000元。
婆婆提及陈浩报名高价电竞培训课程2月15日,转账4000元。
陈浩与女友三亚旅游朋友圈晒图去年10月,转账4000元。
陈浩更换最新款手机……一条条,一桩桩清晰记录,
扎破了他对那笔“养老费”最后的一丝幻想。五年,六十个月,二十四万。
当这个庞大的数字,不是作为一个概念,
而是化作具体流向弟弟奢侈消费的一笔笔记录呈现在眼前时,带来的震撼是打败性的。
陈明的脸色从最初的震惊,到后来的铁青,最后化为一种深沉的悲哀和愤怒。
他猛地将平板放下,双手捂住脸,肩膀微微颤抖。
“我一直都知道……隐约知道……但从来没像现在这样……看得这么清楚……”“我真傻,
是不是?自欺欺人了这么多年。”他的声音从指缝里漏出来,带着痛苦的自嘲。“你不是傻,
你只是选择相信亲情。”“但现在,
我们不能再任由这种不公平的‘亲情’把我们的小家拖垮了。”“陈明,孝顺是美德,
但不是愚孝,更不是毫无底线地填一个无底洞。”我搂住他的肩膀,语气缓和下来。
他抬起头,眼眶有些发红,但眼神已经不再是之前的迷茫和挣扎,而是充满了决断。
他紧紧握住我的手,力道很大,带着一种下定决心的力量。他看着我,目光坚定:“老婆,
你说得对,是我错了。这个家,是我们两个人的家。以后,关于我家里的事,你来主导,
我全力配合。绝不再让你受这种委屈!”他顿了顿,看向平板上的账本,
眼神锐利起来:“周末的家庭会议,你需要我做什么?”看着他终于彻底站在我身边,
与我同一阵线,我心里那畅快了许多。风暴将至,但我不再是孤身一人。我的武器已经就绪,
而我的盟友,也已归位。5陈明的醒悟和站队,像给我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不再是孤军奋战的感觉,让一直压在心口的巨石松动了许多,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冷静和决心。第二天一到公司,我就利用午休时间,
联系了公司法务部的同事小林。我们私交不错,
之前闲聊时她也提过处理过类似的家庭经济纠纷。我在茶水间找到她,简单说明了情况,
略去了激烈的家庭矛盾,只聚焦于核心问题:“小林,想咨询一下,如果从法律角度讲,
子女对父母的赡养费,一般是怎么认定的?有没有一个大概的标准?”小林是个聪明人,
一听就明白了七八分。她压低声音说:“念姐,这个事儿吧,情理法经常纠缠不清。
”“不过单纯从法律层面,
《民法典》规定赡养费要根据父母的实际需要、当地生活水平和子女的负担能力来定。
“说白了,没有固定数,一般是协商为主,真闹上法庭,法官会裁量一个合理数额。
”她回到工位,很快从内部资料库里找了一份文件发给我:“喏,
这是咱们市法院去年发布的《关于审理赡养费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裁判指引》,
里面有一些参考数据和判决思路,你看看,虽然不是强制性标准,但很有参考价值。
”“太好了,谢谢你小林。”我由衷地道谢。小林拍拍我肩膀,
意味深长地补充了一句:“念姐还和我客气什么,不过涉及到钱和偏心,最难掰扯。
证据准备得越充分越好,道理讲得越清楚越好。”我点点头,深以为然。回到自己的工位,
我仔细翻阅了那份裁判指引。里面清晰地列出了本市居民近年的人均消费支出数据,
并强调了赡养费应以“保障父母基本生活需求”为原则,并需考虑子女的经济状况。
其中提到,在父母有收入、无重大疾病的情况下,对于有多个子女的家庭,
通常不会支持过高额的赡养费要求。里面甚至有几个案例,情况与我家有几分相似,
法院最终支持的月度赡养费都在一千到两千元之间。一千到两千元之间。这个数字,
像一盏灯塔,在迷雾中给了我明确的方向。我心里立刻有了底。结合本地的实际生活水平,
网友评论
资讯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