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阅书苑 > > 重生之股市风云(张明李阳)已完结小说_重生之股市风云(张明李阳)小说免费在线阅读
言情小说连载
小说《重生之股市风云》,大神“喜欢灰翅鸥的掌柜”将张明李阳作为书中的主人公。全文主要讲述了:男女主角分别是李阳,张明的男生生活,爽文,逆袭,重生全文《重生之股市风云》小说,由实力作家“喜欢灰翅鸥的掌柜”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本书共计7266字,1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10-18 01:21:12。该作品目前在本网 sjyso.com上完结。小说详情介绍:重生之股市风云
主角:林婉儿,宋瑶 更新:2025-10-18 01:53:17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1 重生之始重来一次2025年7月26日,天台的风卷着燥热,灌进李阳的领口。
他低头看了眼手里的负债单,数字红得刺眼,像刚流的血。催债人的咒骂还在耳边打转,
父母病房的缴费单、空荡荡的出租屋、女友离开时决绝的背影……最后一点支撑轰然倒塌。
他闭上眼,身体向前倾去。再睁眼时,霉味钻进鼻腔。李阳猛地坐起,
看见墙上的日历——2015年7月26日。“我……回来了?”他掐了把胳膊,
疼得龇牙咧嘴。床底的铁盒里,二十沓现金整整齐齐,是他刚毕业攒下的全部家当。
2 股市风云2015年的股市正疯涨。李阳攥紧拳头,指甲嵌进掌心。
他记得哪只股会一飞冲天,记得那场让无数人倾家荡产的暴跌何时降临。“这次,我不会输。
”证券交易所里,小王看到他时眼睛一亮:“李哥,今天买哪只?”“全部,买这几只。
”李阳报出股票代码,声音稳得像块石头。二十万投进去,数字开始疯长。
从二十万到五十万,再到一百万,周围的人从观望变成咋舌。张辉来劝他:“见好就收吧,
别贪。”李阳摇摇头,每晚抱着金融书啃到深夜。他知道,光靠记忆不够,得真懂行。
小王后来慌慌张张跑来说:“李哥,内部消息,那只科技股要崩!”李阳看着屏幕,
想起前世这是主力的圈套,反而补了仓。三天后涨停,账户破了两百万。2015年下半年,
股市断崖式下跌。哭喊声里,张辉电话里的声音抖得不成样:“全完了!
”李阳却清了大部分仓位,反手抄底那些被错杀的好股。“你疯了?”张辉吼道。
“机会来了。”李阳的声音很静。反弹来时,他的账户像坐了火箭。3 年回望十年后,
李阳站在自己公司的落地窗前,看着楼下的车水马龙。手机响了,是张辉:“晚上聚聚?
我儿子想听听‘股神’的故事。”李阳笑了:“哪是什么神,不过是跌到底时,
敢再爬起来罢了。”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那个在天台绝望的年轻人,
终于被自己拉出了深渊。张辉的儿子叫张明,刚考上金融系,
对李阳的故事早就听得耳朵起了茧,真见了面,反倒拘谨起来,
捧着茶杯半天憋出一句:“李叔,您当年就真不怕抄底抄在半山腰?”李阳给孩子续上茶,
指尖划过杯沿的热气:“怕啊,怎么不怕。那天交易所里跟菜市场似的,有人哭着砸键盘,
有人瘫在椅子上翻白眼,我手心全是汗。”他顿了顿,望向窗外渐暗的天色,
像是透过十年光阴看到了那天的自己:“但我知道,那些股票的公司,
仓库里堆着实打实的货,车间里机器转得正欢,就因为大家慌了,股价才跌得没道理。
就像人受了惊吓会发抖,可骨头没断,缓过来还能跑。
”张明眼睛亮了:“那您怎么判断骨头断没断?”“看财报,跑工厂,跟工人聊天。
”李阳笑了,“我当时揣着馒头,蹲在人家公司门口等保安换班,
就为了问一句‘最近订单多不多’。光看屏幕上的数字没用,得知道数字背后站着多少人,
干着什么活。”张辉在一旁插嘴:“这小子当时跟疯了似的,大夏天跑人工业园区,
回来一身汗味,我还骂他傻。”“傻人有傻福呗。”李阳碰了碰张辉的杯子,
“不过更重要的是,我留了后路。抄底的钱,是赚来的利润,就算全亏了,本金还在,
不至于像上辈子那样,把爹妈养老的钱都搭进去。”张明低头记着笔记,忽然抬头:“李叔,
您重生回来,最想告诉当时的自己什么?”李阳沉默了会儿,
指尖轻轻敲着桌面:“别把赚钱当目标。我上辈子就想着‘赚够多少就收手’,
结果越赚越贪,忘了为什么要赚钱。这一世,我每多赚一笔,就给爸妈在老家买个小院子,
给妹妹报个兴趣班,后来又想着帮那些跟我一样跌过跟头的人。你看,目标变了,心就稳了,
稳了就不容易摔跟头。”窗外的霓虹灯次第亮起,映在李阳眼底,没有当年的狂热,
只有温吞的光。他想起上个月回老出租屋,房东说那间房现在住了个刚毕业的年轻人,
也在炒股,每天晚上对着电脑啃面包,像极了十年前的自己。
他托房东悄悄给那年轻人留了本《证券分析》,扉页上写着:“股市里没有神,
只有准备好的人。”散场时,张明攥着笔记本,脚步轻快。
张辉拍着李阳的肩膀:“你这算是把当年的债还了。”“什么债?”“那天你站在天台,
我其实在楼下。”张辉声音有点哑,“我喊你下来,你没听见。后来我总想,
要是我当时再跑快点,爬上天台……”李阳拍了拍他的背,没说话。有些债,
不是用道歉能还的,得用往后的日子,好好活着,带着两个人的份。夜风穿过街道,
吹起李阳的衣角。他抬头看了眼天空,月亮很亮,像2015年那个让他重获新生的夜晚。
他知道,所谓重生,不是回到过去改写结局,而是带着教训往前走,把每个今天,
都活成往后日子里,值得庆幸的“当年”。4 智慧传承没过多久,张明放了暑假,
提着一篮水果找到李阳的公司。办公室里没什么花哨装饰,
墙上挂着两幅字:“知止不殆”“守正出奇”,都是李阳自己写的,笔锋不算老练,
却透着股稳劲。“李叔,我在实习的券商跟着看盘,发现好多人跟您说的当年一样,
总想着抓涨停板,听到点风吹草动就慌。”张明把水果放在桌上,眼神里带着困惑,
“他们不看财报,不研究公司,就靠小道消息买卖,这不是赌吗?
”李阳正在看一份新能源企业的调研报告,
闻言抬头笑了:“你以为股市里真有那么多‘捷径’?我当年要是只靠记性,
死八百回都够了。”他指着报告里的产能数据,“你看这家公司,去年扩了三条生产线,
订单排到明年,股价却因为大盘震荡跌了不少,这就是机会。可大多数人只看K线图,
哪会去翻这些枯燥的数字?”张明凑近了看,
忽然指着一行字:“他们的研发投入占比下降了,这是不是风险?”“不错啊,学会挑刺了。
”李阳赞许地点头,“所以我让人去他们的研发中心蹲了三天,跟工程师聊了聊,
知道他们是把钱投到了更关键的电池材料上,不是缩减投入。
这就是‘看表面’和‘挖深层’的区别。”正说着,前台进来通报,
说有位姓赵的先生要见李阳,说是“十年前受过您的点拨”。来人西装革履,
手里提着个旧笔记本,见到李阳就红了眼眶:“李哥,您还记得我吗?
2015年暴跌那会儿,我在交易所哭着要销户,是您拉住我,
让我看看手里那只医药股的市盈率,说‘这公司在研的新药快上市了,慌什么’。
”李阳想起来了,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当时把婚房都抵押了,
差点从交易大厅的窗户跳下去。“后来那药真上市了,股价翻了十倍。”赵先生抹了把脸,
把笔记本递过来,“我现在也开了家小投资公司,这是我记的笔记,全是当年您说的话,
‘别跟市场赌气,要跟市场做朋友’‘涨的时候想风险,
跌的时候想机会’……”笔记本里密密麻麻写满了字,有些页角都磨破了。李阳翻着,
忽然停在某一页,上面写着:“李哥说,钱是结果,不是目的。就像种地,
施肥浇水是为了长庄稼,不是为了把地翻得好看。”送走赵先生,张明若有所思:“李叔,
您当年帮他,就不怕他赔得更惨?”“怕就不帮了?”李阳靠在椅背上,望着窗外,
“我这辈子最庆幸的,不是赚了多少钱,是当年在天台没跳下去。人活着,
不就靠这点念想吗?帮他一把,也是帮当年那个差点放弃的自己。”那天晚上,
李阳接到母亲的电话,说老家院子里的葡萄熟了,让他有空回去摘。他应着,
忽然想起十年前重生那天,铁盒里的二十万,原本是打算给母亲治病的救命钱。
如今母亲身体硬朗,妹妹成了小有名气的画家,老家的院子翻修过,葡萄藤爬满了架子。
挂了电话,他打开电脑,调出自己的账户。数字后面跟着一长串零,但他看的不是这个,
是附页里的慈善捐款记录——从资助贫困生,到建希望小学,再到设立大病救助基金,
一笔笔都记在那里。“爸,妈,我没让你们失望。”他对着屏幕轻声说,像是在跟谁汇报。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那本《证券分析》上,扉页的字迹被照得清晰:“股市里没有神,
只有准备好的人。”而准备的,从来不止是钱,还有面对起落的勇气,
和心里那点不肯凉的热乎气。5 家的温暖李阳回了趟老家。院子里的葡萄藤果然爬得老高,
母亲正踩着板凳摘果,父亲在一旁扶着凳腿,嘴里念叨“慢点慢点,够不着就别逞能”。
见他回来,母亲手忙脚乱地擦了擦手上的果粉:“刚念叨你,你就到了,快尝尝,
今年的比去年甜。”一串紫莹莹的葡萄递到手里,李阳咬了一口,汁水顺着嘴角往下淌,
甜得有些发腻,却像小时候的味道。他蹲下来帮父亲收拾地上的落叶,
忽然发现墙角新栽了棵石榴树,枝干还细弱,却挂了两个红灯笼似的果子。
“这是隔壁老王家移栽过来的,说给院子添点红。”父亲拍着树干,“你还记得老王不?
当年你刚炒股那会儿,他总劝你‘钱够花就行,别冒那险’。”李阳当然记得。
老王是退休教师,一辈子省吃俭用,最看不惯年轻人“投机取巧”。2015年暴跌时,
他还特意来劝过李阳,说“赶紧收手,找个正经班上”。“他现在怎么样?
”“前年查出糖尿病,倒是想得开,每天在公园打太极。”母亲端来洗好的葡萄,
“昨天还问起你,说‘那小子当年没听我的,倒也走出条路来’。”正说着,
老王提着个鸟笼溜达过来,见了李阳,眼睛一亮:“哟,大老板回来了?
”李阳赶紧起身让坐:“王大爷,您别取笑我。”“取笑啥?”老王往石凳上一坐,
鸟笼往旁边一挂,“我当年是怕你摔狠了,现在看来,你这跤没白摔。”他顿了顿,
忽然叹了口气,“其实我年轻时候也想过‘折腾’,攒了点钱想跟人合伙开个书店,
结果被我爹一顿骂,说‘好好教书不好吗?瞎折腾啥’,后来就没敢再想。
”鸟笼里的画眉扑腾了两下,老王伸手摸了摸笼门:“人这辈子啊,就怕‘不敢’。你敢,
就比旁人多了三分胜算。”李阳心里一动。他想起2015年那个抄底的清晨,
站在交易所门口,腿肚子都在转,可一想到父母病房的灯,想到自己不能就这么垮了,
硬是咬着牙走了进去。原来所谓的“敢”,从来不是不害怕,是怕也往前走。临走时,
母亲往他车里塞了满满一筐葡萄,还有那两个石榴。“给张明带两个,让他尝尝甜。
”父亲拍着他的肩膀,“别总想着赚钱,有空常回来。”回到公司,张明正在等他,
手里拿着份模拟炒股的成绩单,有点沮丧:“李叔,我买的那只股又跌了,
网友评论
资讯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