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逸阅书苑!手机版

逸阅书苑 > 其它小说 > 老民警最后一班护学岗

老民警最后一班护学岗

小红宝 著

其它小说连载

其它小说《老民警最后一班护学岗讲述主角路口蔡德如的甜蜜故作者“小红宝”倾心编著主要讲述的是:1 最后一班岗清晨六天光微雷州城还在沉蔡德如已经像过去二十八年里的无数个早晨一醒来他没有立刻起而是静静地躺听着窗外渐渐响起的城市苏醒的声今是他六十岁的生也是他穿上这身警服的最后一老伴在厨房里准备着早动作比往常更但蔡德如还是听到了那熟悉的、带着担忧的叹他起走到衣柜那套挂得笔挺的警肩章上的警徽在晨光中泛着柔和的光他伸出细细地抚...

主角:路口,蔡德如   更新:2025-10-26 09:20:39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1 最后一班岗清晨六点,天光微熹。雷州城还在沉睡,

蔡德如已经像过去二十八年里的无数个早晨一样,醒来了。他没有立刻起床,

而是静静地躺着,听着窗外渐渐响起的城市苏醒的声音。今天,是他六十岁的生日,

也是他穿上这身警服的最后一天。老伴在厨房里准备着早餐,动作比往常更轻,

但蔡德如还是听到了那熟悉的、带着担忧的叹息。他起身,走到衣柜前,

那套挂得笔挺的警服,肩章上的警徽在晨光中泛着柔和的光泽。他伸出手,细细地抚摸着,

指尖划过那冰冷的金属,却仿佛能感受到二十八年风雨浸透其间的温度。“老蔡,

今天……要不就别去了吧?”老伴端着粥出来,看着他的背影,轻声劝道。蔡德如转过身,

脸上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温和笑容:“那怎么行?站好最后一班岗,这是规矩。”七点整,

他准时出现在了雷州城内那个最繁忙的十字路口。这个路口,连接着老城与新城,

周围学校、菜市场、商铺林立,是雷州城交通的“咽喉”。多年前,这里没有红绿灯,

全靠人力指挥,混乱是常态。是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用标准的手势、洪亮的口令、耐心的劝导,硬是将这团乱麻理顺,让秩序与文明在这里扎根。

车辆开始多起来,上班的、送孩子上学的、买菜的,人流车流汇成了清晨的交响。

蔡德如站在熟悉的三尺岗台上,身姿依旧挺拔。

抬手、挥臂、转身、吹哨……每一个动作都如同经过精密测量,规范而有力。

他的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四面八方的来车和人流,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指挥官,

在车水马龙中寻找着可能引发拥堵的“症结”。“那位骑电动车的大姐,请退到白线后面,

注意安全!”“小朋友,抓紧妈妈的手,快点走,对,真棒!”“师傅,别着急,

绿灯亮了咱们再走,安全第一。”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特的安抚力量,

穿透嘈杂的街道,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偶尔有想抢行的车辆,在他的手势和目光注视下,

也会不好意思地停下来。八时许,一阵掌声打破了路口的繁忙节奏。

雷州市公安局的负责人率队来到了岗台前,向着岗台上的蔡德如,庄严地敬了一个礼。随后,

一捧鲜艳的鲜花送到了蔡德如的手中。“老蔡,辛苦了!代表局里,也代表全体同事,

来送你最后一程岗!”负责人紧紧握住蔡德如的手,声音有些激动。移步到旁边的警亭前,

一个沉甸甸的盒子被郑重打开,里面是一枚金光闪闪的光荣退休纪念章。纪念章中央,

警徽熠煜生辉,

刻着“蔡德如同志光荣退休纪念”、“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献身警营 荣耀今生”的字样。

过路的群众纷纷围拢过来,有人认出了蔡德如。“是蔡警官!他今天退休了?”“哎呀,

是那个天天在这里指挥的老警察,我送我孙子上学天天见他!”“蔡警官好人啊,

上次还扶我老伴过马路呢!”人们伸出大拇指,不忘拿起手机,记录下这感人的一刻。

闪光灯下,蔡德如的笑容有些腼腆,眼角却悄悄湿润了。

2 峥嵘岁月忆往昔捧着鲜花和纪念章,站回岗台,蔡德如的心潮难以平静。

二十八年的从警生涯,如同电影画面,一帧帧在脑海中闪过。他不是科班出身的警察。

年轻时,他是一名军人,在部队的大熔炉里锤炼了意志,懂得了什么是责任和奉献。

退伍返乡后,他服从组织安排,怀着对那身制服的向往,进入了警队,

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他记得刚当警察时的青涩和热血。在基层派出所,

他跟着老民警走街串巷,调解邻里纠纷,抓捕小偷小摸;在刑侦队,

他曾为了一个线索几天几夜不合眼,与同事们一起侦破大案要案;在治安队,

他维护过大型活动的秩序,处理过突发的治安事件。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

他几次“路见不平,仗义斗凶”的事迹,至今还在雷州当地的老人口中流传。那时年轻气盛,

凭着在部队练就的好身手和一股正气,面对持刀歹徒也敢冲上去。

他常对年轻同事说:“当一名人民警察,头上顶着的是国徽,心里装着的是人民。

不多为人民干点好事,对不起这身衣服!”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十六年前,

他被外派执行一项长期任务。离家千里,条件艰苦,他从未抱怨过一句,

兢兢业业地完成了所有工作。2016年10月,外派任务结束,他回到了雷州市公安局。

以他正股级的资历和突出的表现,局领导曾找他谈话,想给他安排一个相对轻松的岗位,

或者提任一个闲职,让他可以“悠闲”地等待退休。

但他却做出了一个让很多人不解的决定——他选择回到一线,当一名普通的交警。

“领导岗位应该留给更有闯劲、更有想法的年轻干部。”他对领导说,“我年纪大了,

就想在一线,多和群众打交道,日子过得充实。”于是,这个雷州城内最繁忙的十字路口,

就成了他新的“战场”。3 三尺岗台写春秋从办公室到马路中央,

角色的转变意味着更多的艰辛。交警的辛苦,外人难以体会。夏天,烈日炙烤着柏油马路,

地面温度高达四五十度,警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结出一层白色的盐霜;冬天,

寒风像刀子一样割在脸上,手脚经常冻得麻木;遇到暴雨台风天气,别人都在往屋里跑,

他们却要逆向而行,坚守在路口,成了风雨中的“路标”。

汽车尾气、灰尘噪音更是家常便饭。“上了年纪,路面站久了,腰部、胯下也会酸痛。

”蔡德如曾私下里对关系好的同事坦言。但他从未因此迟到早退,

或者在工作中流露出丝毫懈怠。他不仅指挥交通,更把这里当成了服务群众的窗口。

他的执法,充满了人情味。对于违反交通规则的人,他很少简单地开罚单。

遇到闯红灯的行人,他会把人请到路边,耐心地讲解交通规则和潜在危险,

直到对方真正认识到错误;遇到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的电动车,

他会要求车主在旁边看一会儿交通指示灯的变化, “以学代罚”,让教育深入人心。

他说:“交通疏导工作不难,关键是找到堵塞的‘症结’,找准‘造堵’的车辆,有序疏导,

就能一通百通。处罚不是目的,让大家安全、顺畅地通行,才是我们站在这里的意义。

”他的“火眼金睛”是出了名的。哪个方向的车流启动慢了零点几秒,

哪个行人脸上有犹豫的神色,他都能敏锐地捕捉到,并及时做出反应。同事们都说,

老蔡在岗台上,就像有了“第六感”。更多的时候,他做的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看到老人蹒跚过马路,他会快步上前搀扶,用自己宽阔的身躯挡住来往的车流,

轻轻说一句:“老人家,放心,跟我走。”看到小孩子在路边不知所措,他会弯下腰,

温和地询问,把孩子安全地送到家长身边。他的口袋里,常年备着创可贴、风油精,

以备路人不时之需。“放心”,这两个字成了他的口头禅,

也成了穿过这个路口的许多市民的“定心丸”。无论是被帮助的老人,

还是被纠正违章的司机,听到他这句沉稳温和的“放心”,

心中的焦躁和不安似乎都能平息下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风雨无阻,认认真真,

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动作,走着同样的轨迹。然而,正是在这看似单调的重复中,

变化悄然发生。这个曾经以混乱著称的路口,交通秩序一天天好转,闯红灯的少了,

礼让行人的多了,拥堵时间变短了……这些变化,市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4 金杯银杯不如口碑蔡德如的付出,赢得了群众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爱戴。在雷州公安系统,

提起“老蔡”,无人不晓,大家都敬佩这位老大哥的为人与坚守。而在普通市民中间,

“蔡警官”、“那个老交警”,成了他的代名词,伴随着的是交口称赞。“有蔡警官在,

过这个路口心里就踏实。”一位每天接送孙子上下学的老奶奶说。“他的指挥手势特别标准,

看着都是一种享受,不像有些年轻人敷衍了事。”一位开车多年的出租车司机评价道。

“我以前骑电动车图方便经常走机动车道,被他教育过两次,现在都养成习惯了。

他是真心为我们好。”一个年轻人不好意思地回忆。2018年10月,

蔡德如被授予“湛江市第一届道德模范”称号。这是对他无私奉献精神的高度肯定。

面对荣誉,他依然谦逊:“我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做好本职工作而已。

大家认可我,我更应该把事情做好。”在同事眼中,他是榜样,是标杆。

交警大队教导员王胜感慨地说:“这段路是整个县城人流车流最密集的地方,

从以前的乱而堵,变成现在的井然有序,离不开交警的努力付出,尤其是蔡德如这样的人。

他工作严谨、文明执勤,为我们所有民警树立了榜样。”鲜为人知的是,

蔡德如的身体状况其实并不好。长年累月的站立,让他患上了严重的腰肌劳损和静脉曲张,

阴雨天尤其难受。组织上多次提出可以把他调到更舒适的岗位,甚至在他退休前,

局领导还特意询问他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但他都谢绝了。“我闲不住,在马路上站着,

看着人来车往,听着熟悉的喇叭声,心里才觉得踏实。”他总是这样笑着说。

5 褪装不褪色,余热映初心上午十一时,高峰期逐渐过去,路口的交通变得舒缓起来。

蔡德如从岗台上走下来,仔细地整理了一下警服。他知道,

这是他最后一次以正式民警的身份,站在这个陪伴了他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岗位上。

他抚摸着警亭冰冷的金属外壳,环视着这个熟悉的路口,目光中充满了不舍。

这里的每一寸路面,都洒落过他的汗水;这里的每一次拥堵到通畅,都凝聚着他的心血。

雷州市公安局的相关负责人向在场的媒体和群众透露了一个消息:“今天,

蔡德如同志光荣退休,可他仍然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难能可贵。退休前,

他向雷州市公安局党委提出了申请,希望退下来后继续为畅顺交通作贡献,

愿意转入到协助指挥交通管理后勤工作,参与劝导发挥余热。”人群再次响起了掌声。

这意味着,市民们依然能在这个路口,看到这位熟悉的老警察的身影,只不过,

那时他穿的可能不再是警服,而是志愿者的马甲。蔡德如面对大家的掌声和目光,

显得有些激动。他清了清嗓子,说道:“感谢组织,感谢各位领导、同事,

感谢雷州的父老乡亲!这二十八年,我过得很充实,很有意义。今天退休了,但对我来说,

这是一个新的起点。只要身体允许,只要大家还需要我,我就会一直在这里,以新的身份,

继续为大家服务。平安雷州,也有我的一份责任!”他的话语朴实无华,却掷地有声。

下午的工作照常进行。尽管内心波澜起伏,但他的指挥依旧一丝不苟,动作标准如初。

直到傍晚下班高峰期过去,华灯初上,路口恢复了夜晚的宁静。蔡德如缓缓地脱下警帽,

郑重地用手拂去上面可能并不存在的灰尘。他将帽子和叠得整整齐齐的警服,

一起交给了前来交接的同事。这一刻,他的动作缓慢而庄重,仿佛在进行一个无声的仪式。

“老蔡,以后常回来看看!”同事们围着他,依依不舍。“一定,一定!”蔡德如笑着点头,

眼眶却再次红了。他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像往常一样,在路口周围慢慢地巡视了一圈,

检查了一下交通设施是否完好。然后,他走到那个他站立了无数次的岗台旁,

静静地站了一会儿。第二天,清晨七点。雷州城内十字路口,车流人流依旧。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多了一个穿着蓝色志愿者马甲的身影。他的头发已经花白,

身姿也不如年轻时挺拔,但他的眼神依旧专注,动作依旧认真。他熟练地引导着行人,

耐心地回答着问路者,偶尔,还会扶一把行动不便的老人。阳光洒在他的身上,

那件蓝色的马甲,仿佛与昨天那身警服一样,熠熠生辉。有熟悉的市民路过,

惊喜地打招呼:“蔡警官,您还在啊!”他抬起头,露出那标志性的、让人安心的笑容,

声音洪亮地回答:“哎!在呢!放心!”“放心”两个字,再次回荡在十字路口,

也回荡在每一个信任他的人心里。蔡德如用他二十八年的坚守和退休后的选择,

完美诠释了什么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英雄不必身披金甲圣衣,

也可以是平凡岗位上那个最执着的坚守者。褪下的是警服,

不褪的是为民服务的本色;改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守护平安的初心。三尺岗台虽小,

却足以安放一颗伟大的心;一句“放心”平常,却传递着最深沉的力量。蔡德如,

这位雷州“最美交警”,和他的“放心”承诺,将继续温暖着这座城市的每一个清晨与黄昏。

6 清晨六点五十的约定退休后的第一个星期一,清晨六点五十。天刚蒙蒙亮,

城内十字路口还带着一夜沉睡后的宁静。卖早餐的摊主刚支起炉灶,

零星有几个早起赶路的人。一个熟悉的身影,准时出现在了路口东南角的老位置。

不再是笔挺的警服,换上了一身鲜亮的蓝色志愿者马甲,但身姿依旧挺拔,眼神依旧锐利。

是蔡德如。他没有丝毫“退休人员”的慵懒,反而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

开始了他“新岗位”的第一天。他仔细地观察着路口的每一个细节,

仿佛一位巡视自己领地的将军。信号灯转换是否顺畅?夜间是否有车辆损坏了隔离栏?

早班公交车的流量是否正常?这些,都印在他的脑子里。七点整,第一波早高峰如期而至。

送孩子的家长、赶公交的上班族、运送货物的三轮车……路口瞬间热闹起来。

蔡德如迅速进入角色。“这位家长,电动车请走非机动车道,孩子坐着更安全!”“小伙子,

别抢这几秒,绿灯亮了咱稳稳当当地过!”他的声音依旧洪亮,

带着那种特有的、让人信服的穿透力。只是话语间,少了些许作为执法者的威严,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