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传记素材来源于网络,省市县地方党史,抗联军史,公开发表红色书籍,若有侵权请及时同作者联系删除,本传记经抗联女兵金玉坤的儿子聂文波老先生授权,经烈士隋德胜、赵喜林外孙女许可。
另对在第二部发表序章给亲带来的不便深表歉意。
隋德胜继续讲述着独立师的英勇事迹。
他说,在转移途中,独立师在七虎里伏击了后面追击的伪军。
伪军前锋是马队,中间是拉军需物资的大车,后面跟着步兵。
隋德胜率领战士们埋伏在道路两侧,待敌人进入伏击圈后,他们集中火力猛烈射击敌人骑兵队伍。
经过一番激战,他们击毙了十几个日本鬼子。
然后趁着天黑撤出战场时,金玉坤露出了迷人的微笑,她为独立师的英勇善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当讲到独立师后来返回附近这个村子,枪决了那个告密的地主时,金玉坤更是高兴得拍手称快。
她说:“这些汉奸真是该死!
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同胞,真是罪该万死!”
她想起了依兰宏克力西湖景区出卖战友的张有才地主,恨得牙根发痒,她把拳头抡的嘎嘎响,充满了愤怒和正义。
隋德胜看着金玉坤高兴得像个孩子,心中也感到无比的欣慰。
他说:“玉坤妹妹,看我给你领来了个弟弟。”
说着,他喊了一声:“警卫员!”
“到”。
只见一个身影应声而出,不知从何方跳出来一个孩子。
这个孩子身高还没有马枪高,长得瘦瘦的,脸黢黑黢黑的,一双狡黠的眼睛骨碌碌转着,给人一种机灵、招人喜欢的感觉。
“坤姐,我叫卢连峰,今年十五岁。”
卢连峰说着,扮了一个鬼脸,露出了一颗洁白的牙齿。
他的样子十分可爱,让金玉坤忍不住笑了起来。
隋德胜向金玉坤讲述了卢连峰的来历。
原来,卢连峰是一个农村的少年小马倌,因为家境贫寒被迫给别人家放马。
当隋德胜一次战斗结束后,队伍转移到富锦一个靠山屯的村子,住在了一个大嫂家里。
这家母女二人,女子是山东人,裹着小脚,颤颤巍巍地走路,大嫂家里的儿子,由于家里穷,八岁开始给别人家放马,成了一个小马倌,练就了一身骑马的本领。
他可以不用手牵缰绳,用腿部内外侧腿的力量,指引马匹快慢速度和拐弯方向,引导马跳越障碍,还可以骑在奔跑的马背上,弯腰手拾取地面上的物品,身体在马背上能平衡。
还能做到人马沟通顺畅,动作协调。
尤其隋德胜团长的菊花清战马,别人从不让骑着,卢连峰这个小孩和这匹马一见如故。
隋德胜很惊讶,这个小孩怎么做到的呢?
这个小娃娃的骑马技术确实出类拔萃。
英雄相惜,隋德胜喜欢上了这个小子,多次做大嫂的工作,让小峰给我当警卫员呗,这小子聪明、懂事,骑马技术又好,跟着我准错不了。
祁连峰哭着央求妈妈,死活跟着隋团长打鬼子去。
支持抗联打鬼子的大嫂,敬慕隋德胜的人格,看见孩子强烈要求参加抗联,点头答应了。
这样,卢连峰成了隋德胜的警卫员。
参军离开村子那天,天还没亮,大嫂借着白雪的月光,牵着卢连峰骑在马背上的缰绳,用颤颤巍巍小脚,走三里崎岖的雪路,路上,泪眼婆娑,一步一回头,千叮咛,万嘱咐,满脸的不舍和心疼。
就这样,15岁的卢连峰加入了抗联,由一个农村的少年小马倌蜕变成一名打鬼子的抗联骑兵战士。
在这次偶然的机会中,他被隋德胜团长相中收为了警卫员。
从此他便跟着隋团长南征北战打鬼子。
金玉坤听着卢连峰的故事,心中充满了敬佩和感动。
她觉得这个孩子虽然年纪小,却十分勇敢和机智。
于是她便和卢连峰熟络了起来,相差西岁的姐弟到了一起特别亲热。
隋德胜看着他们俩如此亲近,也感到十分高兴。
随着隋德胜和金玉坤的多次接触和深入了解,他们的感情也日渐深厚。
有一次二人在密营夕阳下的山坡上偷偷见面。
这里的景色十分美丽:金辉斜射在眼前碧绿的松林上,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向远处望去山峦上的白云被夕阳余晖折射出绚丽多彩的景致;龙凤飞舞在群山之上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隋德胜深情地看着金玉坤说:“玉坤啊,这把小撸子转轮手枪,是女人防身用的。
在我手里没太大用处,把它送给你做个纪念吧。”
说着,他从兜里掏出一把精致的小撸子手枪递给了金玉坤。
金玉坤接过手枪感动地说:“德胜哥哥谢谢你!
我一定会好好珍惜它的。”
隋德胜又说:“我不在你身边的时候要好好照顾自己啊!”
金玉坤点了点头说:“嗯!
我会的。
你也要保重身体啊!”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彼此的关心。
然后,隋德胜给金玉坤讲了这支小鲁子手枪的来历,这其实是一把勃朗宁手枪,是美国约翰摩西勃朗宁设计的,产于1922年,共装有六颗子弹,左右轮各三颗子弹,这支枪是攻打刘家大院的战利品。
金玉坤爱不释手地摆弄着这把心爱的小手枪,金玉坤醉心于这个英俊高大沉稳的男人,望着山里秀丽的景色,她想,这么美好的景色,如果没有日本鬼子侵占我们的家园多好啊!
如果有一天,我们把日本鬼子赶出东北去,我和德胜哥哥结为夫妻,生下一个可爱的宝宝,我们领着孩子,悠闲自得地漫步在夕阳下,该是多么美好的生活情景啊。
可是,这样的美好什么时候能开始啊。
战争是残酷的,它不会因为个人的情感而停止。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隋德胜、金玉坤和其他抗联战士们一样,穿梭在山林间、村庄里与敌人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激战。
每一次战斗都充满了生死考验和艰难险阻,但他们从未退缩过。
因为他们知道只有打败日本鬼子才能让国家和人民获得自由和幸福。
紧张的战斗生活,金玉坤和隋德胜聚少离多,虽然不能经常见面,他们心心相印,生死战友的情谊难解难分。
此后,金玉坤把这把勃朗宁小手枪看作隋德胜的定情物。
隋德胜在她的心里,也成了挥之不去的思念与牵挂。
心潮翻滚的金玉坤收回了目光,看着隋德胜,听隋德胜给她讲了好多革命的道理,隋德胜说:“我是党员领导干部,打仗必须冲在前面,娶老婆必须是党员,你不能落后吧。”
说完,意味深长地看了金玉坤一眼。
有时候,二人刚见面,隋德胜就询问金玉坤思想进步状况,探讨怎样做, 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金玉坤的思想进步很快。
隋德胜说,在战场上,当官的怕死,小兵只能逃命。
你要把所有的战友都当作亲兄弟。
舍己为人,以心换心。
战友才能与你一心一意,才能以命相助。
你一定要要求进步,争取早日入党,成了党组织的人,你就不再一个人战斗。
万一哪天我壮烈牺牲我就放心了。
金玉坤的脸唰地红到了耳根,她明白,隋德胜早己把生死置之度外,这是安排她的未来啊,这是发自内心的情深义重啊!
在密营外的雪地上,隋德胜和金玉坤的谈话持续了很长时间。
他们谈论着未来的战斗计划,谈论着如何更好地打击敌人。
虽然外面寒风呼啸,但他们的心中却充满了温暖和力量。
夜幕降临,密营内的篝火渐渐熄灭,但隋德胜和金玉坤的友谊却像那熊熊燃烧的火焰一样,永远不会熄灭。
他们知道,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还将并肩作战,共同为抗击日寇、保卫家园而努力奋斗。
紧张的部队生活,金玉坤和隋德胜聚少离多,虽然不能经常见面,可是他们心心相印,生死战友的情谊难解难分。
此后,金玉坤把这把勃朗宁小手枪看作隋德胜的定情物。
隋德胜在她的心里,也成了挥之不去的思念与牵挂。
随着隋德胜和金玉坤的多次接触,卢连峰和金玉坤熟络起来了,相差西岁的姐弟到了一起特别亲热,隋德胜倒成了多余的看客。
有一次,金玉坤悄悄地打听隋德胜老家的情况,卢连峰哭丧着脸说,坤姐,团长不让我和外人说,金玉坤假装生气地说,你姐是外人吗?
不说姐姐不搭理你了。
卢连峰说,那你千万别告诉别人啊,金玉坤说行。
小龙眨了眨眼睛说,你得和我拉钩,姐弟二人郑重其事地拉钩上吊,一百年不变。
拉钩仪式完毕后,小龙趴在金玉坤耳边悄悄地说,隋德胜团长曾带我去过他家。
他家应该是桦川南部深山林地那边(公开发表认定出生于宾县农民家庭)。
我和团长曾回家给抗联部队取过两次给养,记得他家人口多,房子很有气派,是个大户人家。
因为是黑夜,怕被日本鬼子的眼线盯上,回家后,取回部队所需东西后,秘密离开了,就知道这些了。
这是金玉坤唯一一次探听到隋德胜团长的家庭信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