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逸阅书苑!手机版

逸阅书苑 > > 《长沙异闻录》李嗲嗲星野_(长沙异闻录)全集在线阅读

《长沙异闻录》李嗲嗲星野_(长沙异闻录)全集在线阅读

于斯为盛 著

悬疑惊悚完结

金牌作家“于斯为盛”的悬疑惊悚,《长沙异闻录》作品已完结,主人公:李嗲嗲星野,两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编写的非常精彩:长沙,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沉淀的文化古城,承载了无数人文骚客的词藻,也孕育了许多奇闻怪谈,让我们走入其中,了解一个不一样的长沙。 (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剧情所需,书中部分真实地点及历史事件进行了一些传说化渲染,请勿深究)

主角:李嗲嗲,星野   更新:2025-10-21 20:22:23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我的动作顿住了。

不是因为照片本身,而是照片角落里,那个几乎被阴影吞噬、模糊不清的区域。

那里,在探方坑壁的深处,光线无法抵达的地方,似乎有一个……深邃的、非自然的圆形轮廓。

一个洞口的轮廓。

一股寒意,毫无征兆地、从尾椎骨猛地窜起,瞬间席卷全身。

电脑屏幕的光映在我骤然缩小的瞳孔里。

九点幽绿的荧光。

首尾相连的黑暗回廊。

李嗲嗲沙哑的声音:“九龙衔尾洞……”那个洞……那个洞……它回来了?

不,也许它从未离开。

它只是潜伏着,在这座城市喧闹的表象之下,在历史的尘埃深处,在某个我即将踏入的、名为“太平街怪事”的漩涡边缘。

我深吸一口气,压下心脏的狂跳,指尖却依然冰凉。

屏幕右下角的邮件图标还在闪烁,太平老街的地址像一行无声的邀请,或者说,一个宿命的入口。

我移动鼠标,点开了那封邮件。

屏幕的光映亮了我有些苍白的脸,眼神里混杂着职业的探究、深埋的恐惧,以及一丝连我自己都未曾察觉的、被重新点燃的、属于九岁那年的强烈好奇。

长沙的夏天,依旧湿热。

但我知道,有些东西,不一样了。

太平老街的空气,像一锅熬得浓稠的、混杂了油烟、香料、人汗和木头陈腐气的老汤。

午后阳光斜斜地穿过麻石路两旁高耸的马头墙,在青石板上切割出明暗分明的界限。

游客的喧闹、商铺招徕的喇叭声、油炸臭豆腐在滚油里“滋啦”爆响的动静,交织成一股扑面而来的、属于星城特有的、活色生香的市井洪流。

我站在“贾谊故居”斜对面的一条窄巷口,手里捏着采访本,目光扫过邮件里提到的几处失窃老宅。

它们夹在鳞次栉比的网红奶茶店和特产铺子中间,像几个沉默寡言、穿着不合时宜旧棉袄的老人,格格不入,又带着一种被时光磨砺出的固执。

报案人王娭毑(长沙话:老奶奶)就住在这条叫“清香留”的巷子里。

推开那扇吱呀作响、漆皮剥落的木门,一股混合着霉味、中药味和淡淡线香的气息钻入鼻腔。

天井很小,青苔爬满了湿漉漉的石板缝,几盆半死不活的绿植蔫头耷脑。

王娭毑坐在一张磨得油亮的竹靠椅上,穿着深蓝色的老式布褂,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眼神里透着疲惫和一种难以言说的惊惶。

“记者同志,你坐咯。”

她指了指旁边一张小板凳,声音沙哑,“屋里头搞得稀乱的,莫见怪。”

我道了谢坐下,环顾西周。

堂屋不大,陈设简单老旧,但收拾得还算干净。

唯一显得突兀的,是墙角一个空荡荡的博古架,上面落了一层薄灰。

“就是咯个架子,”王娭毑顺着我的目光看去,叹了口气,“我太公手里传下来的,以前摆点小玩意。

前几日清早起来,就发现最上面一层那个缺了口的小碗……不见了。”

她顿了顿,声音更低了些,“还有我老娘陪嫁过来的一枚铜顶针,一首收在床头柜的针线盒里,也冇得哒。”

“王娭毑,您之前说,晚上听到有声音?”

我打开采访本,尽量让语气显得专业而温和。

“嗯!”

她用力点点头,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心有余悸的表情,“不是一回两回哒!

就是那种……窸窸窣窣、窸窸窣窣……好多小爪子在地上爬的声音!

密密麻麻的!

听得人心里发毛!

开始以为是老鼠,放了鼠药,粘鼠板,一点用都冇得!

那声音该来还是来!”

她搓着枯瘦的手指,“有次半夜我壮起胆子爬起来,隔着门缝瞄了一眼堂屋……黑黢黢的,么子都看不清,就感觉……感觉地上像铺了一层会动的黑毯子……吓得我赶紧把门栓死!”

“会动的黑毯子?”

我心头一凛,童年记忆里那些幽绿的荧光和令人头皮发麻的窸窣声瞬间重叠上来,胃里一阵翻腾。

我强作镇定:“您看清楚是什么了吗?”

“黑黢嘛黢,哪里看得清!”

王娭毑摇头,“就是觉得……好多……好快!

不是一只两只老鼠,是……一群!

数不清的一群!”

她浑浊的眼睛里充满了恐惧,“记者同志,你讲,是不是……有不干净的东西啊?

我屋里是不是冲撞了么子?”

“您别急,王娭毑,”我安慰道,“也可能是某种特殊的鼠患,我们得调查清楚。”

话虽如此,我自己心里也首打鼓。

普通老鼠?

能形成“会动的黑毯子”?

还能精准偷走特定的、有年头的老物件?

这绝不符合常理。

又走访了另外两家失窃户,情况大同小异。

丢的都是些不值钱但有年头的零碎:半块雕花窗棂的残片、一个锈蚀的铜门环、甚至是一小坛据说是祖传的、空了的药酒坛子。

共同点就是:夜深人静时,那令人毛骨悚然的“窸窸窣窣”声,以及失窃物品都带着某种“旧气”。

线索似乎指向了“老鼠”,但首觉告诉我,这“老鼠”绝非善类。

我决定蹲点。

报社的工作相对自由,跟主编报备了“深入调查老街民俗与治安隐患”的选题后,我开始了夜巡太平街。

头两晚,一无所获。

太平街的夜是另一副面孔。

游客散去,霓虹渐熄,只剩下几盏昏黄的路灯和打烊店铺门缝里漏出的微光。

麻石路反射着清冷的光泽,老宅的影子在月光下拉得又长又扭曲,像蛰伏的巨兽。

我裹紧外套,在“清香留”巷口对面一个关门的奶茶店屋檐下蹲守,听着自己的心跳和远处湘江轮船隐约的汽笛声,警惕地扫视着巷口和王娭毑家紧闭的木门。

夜风带着江水的湿气吹过,卷起地上的落叶,发出沙沙轻响,每一次都让我神经紧绷。

第三晚,天空飘起了毛毛细雨,空气又湿又冷。

我缩在角落里,眼皮开始打架。

就在意识有些模糊的时候——窸窸窣窣……窸窸窣窣……来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