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逸阅书苑!手机版

逸阅书苑 > > 旧相机里的第三十三张照片(老周王小毅)网络热门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旧相机里的第三十三张照片(老周王小毅)

旧相机里的第三十三张照片(老周王小毅)网络热门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旧相机里的第三十三张照片(老周王小毅)

王小壹 著

其它小说连载

小说叫做《旧相机里的第三十三张照片》,是作者王小壹的小说,主角为老周王小毅。本书精彩片段:专为书荒朋友们带来的《旧相机里的第三十三张照片》主要是描写王小毅,老周之间一系列的故事,作者王小壹细致的描写让读者沉浸在小说人物的喜怒哀乐中。旧相机里的第三十三张照片

主角:老周,王小毅   更新:2025-10-16 16:49:14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王小毅掐灭烟头时,写字楼的中央空调刚好停止了嗡鸣。凌晨两点十七分,

电脑屏幕右下角的时间跳得刺眼,

客户总监发来的消息还停留在对话框顶端:“明早九点林总亲自审方案,

出一点错你这个季度绩效就别要了。”他盯着屏幕上“林总”两个字,指节捏得发白。

进这家广告公司三年,他从最底层的执行岗做到项目助理,每天不是在改方案,

就是在去改方案的路上。烟灰缸里堆满了烟蒂,窗外的深秋冷雨砸在玻璃上,像无数根细针,

扎得人心里发慌。抓起搭在椅背上的外套,王小毅踩着满地狼藉的草稿纸走出办公室。

巷口那盏暖黄的灯忽然撞进眼里——是“时光慢递”咖啡店,开了三年,

他每天上下班都要路过,却从没踏进去过。广告行业的节奏里没有“慢”字,

他的时间要么用来赶deadline,要么用来在出租屋补觉,

连吃饭都是在便利店随便扒拉两口便当。可今晚,那盏灯像块磁石,把他吸了过去。

推开门的瞬间,焦糖混着咖啡的香气裹着暖空气扑过来,驱散了一身寒气。店里没什么人,

吧台后穿灰色毛衣的男人正擦着玻璃杯,动作慢得像在演默剧,

指尖在杯壁上划出一圈圈浅痕。“一杯热美式,不加糖。”王小毅把湿外套搭在椅背上,

指尖还在无意识地敲着桌面,脑子里全是方案里没改完的KV主视觉。男人抬头看了他一眼,

目光落在他泛着红血丝的眼睛和满是胡茬的下巴上,没说话,转身按下了咖啡机的开关。

嗡嗡声里,王小毅忽然注意到吧台角落摆着台相机——黑色胶片机,

机身磨出了浅白色的痕迹,棕色皮制镜头盖边缘裂了道缝,一看就有些年头了。

“这相机……有点年头了吧?”他忍不住指了指。男人把冒着热气的咖啡推过来,

声音轻得像落在棉花上:“二十年了,我年轻时跟我爱人买的。”“还能用?

”“偶尔拍两张。”男人拿起相机,指腹轻轻摩挲着机身,“现在胶卷难买,

每次按快门都得想清楚,不像数码,拍错了删掉就行。”王小毅端着咖啡杯的手顿了顿。

他摸出手机,相册里存着两千多张照片,一半是方案截图,一半是会议记录,

唯一几张风景照还是上次团建时随手拍的,糊得没法看。他的生活就像数码照片,

匆忙、随意,错了就删,从没想过“想清楚”再做——就像当初选专业,

父亲说“市场营销赚钱”,他就填了;毕业找工作,同学说“这家公司名头响”,

他就投了;连抽烟,都是刚工作时为了跟客户应酬学的。那天晚上,

他在咖啡店里坐了四十二分钟,喝掉一杯热美式,听男人说了三句关于旧相机的话,

然后抱着电脑回了出租屋。奇怪的是,原本堵得发慌的脑子竟顺畅了些,连夜改完了方案。

第二天见林总时,他捏着方案的手心全是汗。

这位以挑剔闻名的女高管翻方案时眉头一直皱着,直到翻到最后一页,

忽然停住了——那是他临时加上的巷口夜景照,是前晚等咖啡时用手机拍的。

“这地方……你在哪儿拍的?”林总抬头,眼神里少了些锐利。“公司对面的老巷口,

凌晨拍的。”王小毅愣了愣。林总指尖在照片上划了划:“我小时候就住那附近,

后来拆迁拆了一半,没想到还剩这么个角落。”那天方案意外通过了,

林总临走前拍了拍他的肩膀:“有时候不用把东西做得太‘满’,留点儿‘旧’的东西,

反而更打动人。”王小毅走出客户公司,阳光落在脸上,暖得有些不真实。

他想起那台旧相机,想起咖啡店里的暖光,鬼使神差地转身,又走向了那条老巷。

第一章 卡住的人生王小毅坐在咖啡店窗边,手里握着第二杯热美式,

看着窗外飘落在石板路上的银杏叶,第一次认真琢磨:自己的人生,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卡住”的?距离第一次来“时光慢递”已经过去半个月,

他成了这里的常客。每天下班都会来坐半小时,点杯咖啡,偶尔跟老板老周聊两句。

老周话不多,大多数时候只是听他说话——听他吐槽客户临时改需求,

吐槽老板画的饼比月亮还大,吐槽自己毕业三年,除了会做PPT、陪客户喝酒,

好像什么都不会。“我小时候学过画画。”这天晚上,王小毅盯着杯底的咖啡渣,

忽然没头没尾地蹦出一句。老周擦杯子的手顿了顿,抬眼看他。“我爸是货车司机,

一辈子就信‘稳定’俩字。”王小毅指尖在杯沿划着圈,烟瘾上来了,

摸出烟盒又塞了回去——店里贴着“禁止吸烟”的标识,“有次我在作业本背面画了辆卡车,

被他看见了,直接把画笔全扔垃圾桶里,说‘男人要干正经事,画画能当饭吃?

’”从那以后,王小毅再也没碰过画笔。他按部就班考上重点高中,

选了当时最热门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后挤破头进了大公司,

成了亲戚眼里“有出息”“能赚钱”的白领。可只有他自己知道,心里有个地方是空的,

就像一本没写完的书,缺了最重要的章节。“上周我爸给我打电话,

说邻居家的小子考上了事业单位,让我也试试。”王小毅苦笑了一下,

“他说‘你都二十五了,该稳定下来了,总在外面飘着像什么话’。我跟他吵了一架,

挂了电话就把自己关在出租屋里抽烟,抽完了一整包。”老周沉默了一会儿,

转身从吧台下面拖出个铁盒子,打开来,里面全是泛黄的胶卷照片。

他抽出一张递给王小毅:“这是我儿子十岁那年拍的。”照片上的小男孩穿着蓝色背带裤,

手里举着只红色风筝,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背景是一片金黄的麦田,

风把麦子吹得晃悠悠的,天空蓝得像块没被污染过的玻璃。“我以前开五金厂,

天天忙着跑业务、催货款,没怎么陪过他。”老周的声音有些沙哑,指腹在照片边缘蹭了蹭,

“他十岁那年暑假,我带他去乡下奶奶家,第一次陪他放风筝,就拍了这张。

后来他上大学去了国外,三年没回来了。”王小毅看着照片,心里忽然酸酸的。

他想起自己小时候,每次偷偷画画时,父亲其实会在门口站一会儿,虽然嘴上不说,

但会把他掉在地上的铅笔捡起来放好。他忽然意识到,父亲不是不爱他,

只是用错了方式;而他自己,也不是真的想反抗父亲,只是想找到一个能让自己心安的方向。

“那台相机,你要不要试试?”老周又问了一次,手指指了指吧台角落。这次,

王小毅没有摇头。第二章 第一张照片王小毅第一次拿起那台旧相机时,手是抖的。

相机比他想象中重,握在手里沉甸甸的,像是握着一块有温度的石头。老周站在他旁边,

指尖捏着相机带,耐心地教他调焦距:“不用想太多,就拍你觉得‘顺眼’的东西,

不用管别人怎么看。”王小毅点点头,抱着相机走到店门口。外面刚下过雨,

空气里带着泥土和银杏叶的清香。巷口的路灯亮着,昏黄的光落在湿漉漉的石板路上,

映出一圈圈淡淡的光晕。路边的银杏树上,叶子落了一地,像铺了层金黄色的地毯。

他举起相机,镜头对准了巷口的路灯。取景框里的世界忽然慢了下来——雨滴在灯晕里晃,

落叶飘得轻,连远处的车鸣声都好像变远了。手指按下快门的瞬间,

他听见“咔嚓”一声轻响,心里忽然跳了一下,像是完成了一件藏了很多年的事。“拍好了?

”老周走过来,手里拿着块刚烤好的曲奇。“嗯。”王小毅放下相机,耳朵有点发烫,

“不知道拍得怎么样。”“好不好,得等洗出来才知道。”老周把曲奇递给他,笑了笑,

“胶卷就是这样,得等,等它慢慢显影,就像等一件事慢慢有结果。急不来。”那天晚上,

王小毅把相机抱回了出租屋。他没把相机放抽屉里,而是摆在了床头,

盯着机身看了好一会儿。以前他做方案,总是盼着客户快点通过,盼着项目快点结束,

可那种期待里全是焦虑;而现在,他期待的是一张不知道好不好看的照片,

期待里带着一种久违的雀跃。接下来的几天,王小毅一有空就抱着相机出门。

他去了公司附近的公园,拍了阳光下的梧桐树;去了菜市场,

拍了摊位上红彤彤的苹果和金灿灿的橘子;去了河边,拍了傍晚时分染得半边天通红的晚霞。

他不再像以前那样,走路时总盯着手机回复消息,而是放慢了脚步,认真地看身边的风景。

他发现,公司楼下的早餐店,每天早上都会飘出香喷喷的油条味,老板是个山东人,

说话带着浓浓的口音;河边的柳树,叶子在风里晃的时候,

像在跳一支慢舞;菜市场里的张叔,每次见他都会多塞一个西红柿,说“小伙子多吃点蔬菜,

别总抽烟”。这些以前被他忽略的细节,现在都成了他镜头里的风景。一周后,

老周把洗好的照片递给了他。王小毅小心翼翼地翻开相册,第一页就是他拍的巷口路灯。

照片里的路灯亮着,光晕在湿漉漉的石板路上散开,旁边的银杏树影影绰绰,

有一种朦胧的美。“挺好看的。”老周在旁边说。王小毅看着照片,忽然笑了。

那是他毕业三年来,第一次笑得那么轻松——不用想着客户满不满意,

不用想着老板高不高兴,只是因为一张自己拍的照片,就觉得心里暖暖的。“我想再拍一张,

拍我爸。”王小毅忽然说。老周点点头:“好啊,什么时候回去?”“周末吧,刚好他生日。

” 第三章 父亲的白发王小毅回家那天,父亲正在院子里修自行车。他推开门的时候,

闻到了红烧肉的香味——那是他小时候最爱吃的菜。父亲从自行车旁抬起头,看见他,

手里的扳手顿了顿,随即又低下头拧螺丝:“还知道回来?上次跟你吵架,

我还以为你要跟我断绝关系。”王小毅走过去,蹲在父亲旁边,帮他递了个螺丝刀:“爸,

我错了,不该跟你吵。”父亲的动作僵了一下,随即叹了口气,指了指旁边的凳子:“坐吧,

饭快好了。”王小毅坐在凳子上,看着父亲的背影。父亲的头发白了不少,

后脑勺的白发尤其明显,背也比以前驼了些。他忽然想起小时候,父亲总把他扛在肩膀上,

说“我儿子以后要当大老板”,那时候父亲的肩膀还很宽,头发也还是黑的。“爸,

我给你拍张照片吧。”王小毅从包里拿出那台旧相机。父亲愣了一下,下意识地拢了拢头发,

又用袖子擦了擦脸:“我都这么大岁数了,拍什么照片,不好看。”“好看,我爸最帅了。

”王小毅笑着说,举起相机,“你就站在院子里,阳光正好。”父亲犹豫了一下,

还是站起身,走到院子中间的老槐树下。他双手背在身后,看着院子里的菜畦,

嘴角带着淡淡的笑。王小毅按下快门,“咔嚓”一声,把父亲的笑容定格在了照片里。

那天下午,王小毅陪父亲喝了点酒。他跟父亲说自己在咖啡店遇到的老周,说自己拍的照片,

说自己其实喜欢画画,想试试看重新捡起来。父亲没像以前那样反对,只是闷头喝了口酒,

说:“你要是真喜欢,就去做吧,爸不拦你。”“爸,你以前不是不喜欢我画画吗?

”王小毅好奇地问。父亲放下酒杯,指腹在杯沿上蹭了蹭:“以前爸总觉得,

男人得干能赚钱的事,得稳定,不然以后怎么养家。可后来我想通了,

你要是天天干不喜欢的事,就算赚再多钱,也不会开心。”他顿了顿,又说:“你妈走得早,

我一个人把你拉扯大,总怕你走弯路,有时候管得太多了。”王小毅的鼻子忽然酸了。

他以前总觉得父亲不理解他,其实是他自己没跟父亲好好沟通。

他以为父亲只在乎“稳定”“赚钱”,却没发现父亲的担忧里全是爱。“爸,

以后我常回来陪你。”王小毅说。父亲点点头,

把盘子里的红烧肉往他面前推了推:“多吃点,你看你都瘦了。在外面别总吃外卖,

自己做点饭,少抽烟。”临走的时候,

父亲把一罐腌好的咸菜塞进他的包里:“你小时候爱吃这个,我给你腌了点,配粥吃。

要是累了,就回家来,爸给你做饭。”王小毅点点头,眼眶红红的。他抱着相机,

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暖暖的。他知道,他终于解开了心里的结,

也终于找到了自己想走的路。第四章 第三十二张照片王小毅的相机里,渐渐装满了照片。

第三十二张照片,是他在公园里拍的一个老爷爷。老爷爷坐在长椅上,手里拿着个收音机,

正在听京剧。阳光落在老爷爷的脸上,他的眼睛眯着,嘴角带着温柔的笑。

那天王小壹本来是去拍公园里的枫叶,结果看见老爷爷,就忍不住走了过去。“爷爷,

您听的这是《贵妃醉酒》吧?”他说——小时候,父亲经常用收音机放京剧,他听得多了,

也能辨出几出。老爷爷抬起头,笑着说:“小伙子,你也喜欢京剧?

”“小时候听我爸放得多,耳濡目染。”王小毅在老爷爷旁边坐下,

“您经常来这儿听京剧吗?”“是啊,我家就在这附近,每天下午都来这儿坐一会儿,

听听京剧,晒晒太阳,挺好的。”老爷爷的声音很轻,“我老伴儿走了五年了,

以前她总跟我一起来这儿,她也喜欢听京剧。”王小毅举起相机,

问老爷爷能不能给他拍张照片。老爷爷点点头,调整了一下姿势,依旧保持着温柔的笑容。

“咔嚓”一声,照片拍好了。“等洗出来,我给您送过来。”王小毅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