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云宗山脚下,临时聚居区。
陈三盘腿坐在自己那处简陋石缝的“新家”里,面前摊开着那本关乎他命运的《引气诀》和《凡仙日记》。
山风带着夜晚的凉意灌进来,却吹不散他眉宇间的专注。
“引气入体,感应灵气,纳于丹田……”他反复咀嚼着这几句核心要义,眉头微蹙,“说得太模糊了。
‘感应’是什么感觉?
‘引导’怎么引导?
这操作手册写得不及格啊,还不如外卖APP里的导航清晰。”
抱怨归抱怨,活还得干。
他将《引气诀》视为一份需要破解的“加密文档”,而《凡仙日记》就是他的“数据分析平台”。
《凡仙日记 · 第二篇》· 日期: 拿到《引气诀》第一天 (得自己建个日历了)· 天气: 晴,山风微凉,适合户外作业。
· 心情: 压力山大,但斗志昂扬。
像接了个超高难度、超时就要完蛋的订单。
· 项目目标: 30天内完成“引气入体”KPI。
· 项目难点:1. 资质硬伤: 杂灵根,劣等,信号接收器天生垃圾。
2. 指南模糊: 《引气诀》描述过于唯心,缺乏量化标准。
3. 环境干扰: 露天环境,噪音(人声、风声)、温度变化都可能影响“信号”接收。
· 初步实验设计:· 变量A:地点。
假设不同地点灵气浓度不同。
选取样本:①当前石缝、②东面小树林、③南边小溪旁、④北面朝阳小山坡。
· 变量B:时间。
假设不同时辰灵气活跃度不同。
选取时段:①卯时(日出)、②午时(日中)、③酉时(日落)、④子时(夜半)。
· 观测指标: “气感”强度、持续时间、身体反应(舒适/不适)、精神专注度。
· 方法: 每次尝试修炼一炷香时间(约半小时),立即记录数据,避免回忆偏差。
· 首日实验结果:· 地点①石缝(卯时): 无感,腿麻。
专注度:60%。
· 地点②树林(午时): 微凉,似有似无,如静电。
持续时间:约2次呼吸。
专注度:70%。
· 地点③小溪(酉时): 凉意稍明显,伴随轻微心静感。
持续时间:约5次呼吸。
专注度:85%。
· 地点④山坡(子时): 寒意重,不易静心,有干扰感。
专注度:50%。
· 首日结论:· 最佳地点: 小溪旁(水边?
木属性灵气活跃?
)。
· 最佳时段: 酉时(昼夜交替,能量场变化?
)。
· 关键发现: “心静”(精神专注度)与“气感”强度呈明显正相关。
需加强“专注力”训练。
· 明日优化:1. 固定酉时在小溪旁进行主修炼。
2. 尝试在修炼前进行五分钟“放空大脑”(类比送餐前规划路线时的专注)。
3. 记录每次“气感”出现时,意念引导的想象方式(是推?
是拉?
是顺流而下?
)。
---接下来的日子,陈三成了山脚下最古怪的一个人。
他不像其他人那样,一拿到《引气诀》就迫不及待地整天打坐,恨不得把屁股焊在地上。
他反而像个地质勘探员或者气象观测员,每天在不同的时间,出现在不同的地点,盘坐,闭眼,计时,然后掏出炭笔在小本子上写写画画。
有人嘲笑他:“装神弄鬼!
资质差就是差,搞这些花里胡哨的有屁用!”
陈三充耳不闻。
他信奉的是结果导向。
无效的努力,比懒惰更可怕。
前世他见过太多同行,只知道闷头抢单狂奔,却从不优化路线,结果累死累活赚得还少。
通过连续五天的数据记录,他初步确认了“酉时小溪边”是他的“灵气热点”,修炼效率比其他组合高出约三成。
同时,他发现自己将灵气想象成“顺着溪水流向引入体内”,比生硬地“拉扯”更容易找到感觉。
然而,瓶颈很快出现。
那丝微弱的“气感”如同狡猾的游鱼,他能感知到它的存在,却始终无法将其稳定地捕捉、引导,更别提完成一个完整的周天循环存入“丹田”了。
“问题出在‘引导路径’上。”
陈三在日记里分析,“《引气诀》只说了大致路线,但没说明灵气流的‘粗细’、‘速度’控制,以及遇到‘关卡’(穴位)时该如何通过。
这就像只知道送餐的大概方向,不知道具体门牌号和楼道密码。”
第十天,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微调运行路线。
《引气诀》标注的经脉主干道如同一条拥堵的环线。
陈三根据自己感知到的灵气特性(他那混杂的灵根,对水、木属性似乎更亲和),尝试在几个非关键节点,绕行一些稍细的旁支经脉,虽然路径稍长,但似乎阻力更小。
这举动若是被正统修士知道,定然会斥为胡闹,甚至走火入魔!
但陈三小心翼翼地记录着每一次微调后的身体反应。
· 日记片段:· 日期: 实验第十一天。
· 实验内容: 在通过“关元穴”时,尝试绕行左侧支脉约0.3寸。
· 结果: 灵气流通速度提升约15%,但过后有轻微酸胀感。
· 分析: 路径优化有效,但需注意支脉承载力。
酸胀感提示可能存在微小损伤,需观察恢复情况。
结论: 优化可行,但需谨慎,遵循“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原则。
时间一天天过去,距离一个月期限只剩下最后七天。
和陈三同期拿到《引气诀》的几十个杂役预备役,己经有五六人成功引气入体,欢天喜地地去报了备。
剩下的人,大多面露绝望,甚至有人开始收拾行囊,准备认命离开。
压力如同实质般笼罩着陈三。
但他强迫自己冷静,越是临近,越不能乱。
第十五天,他在一次酉时小溪边的修炼中,终于第一次清晰地捕捉到了那丝灵气,并成功地按照他优化后的“导航路径”,将其引导运行了接近西分之三个周天!
虽然最终在接近丹田时还是溃散了,但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
他在日记上用力划下重点:“路径优化确认有效!
最后瓶颈在于‘入库’(丹田)环节的稳定性。
疑似因灵气量不足/控制力不足,导致在最后关口消散。”
如何增加灵气量?
如何提升控制力?
陈三将目光投向了那片莽莽苍苍的落云山脉。
宗门提供的环境灵气浓度是固定的,但他记得,前几天去树林实验时,曾在一处崖壁下,感受到比小溪边更浓郁的生机。
“野外,或许有未被发现的‘超级热点’。”
这是一个冒险的决定。
宗门规定杂役预备役不得随意深入山林,以免遭遇危险。
但陈三骨子里那股为了“准时送达”敢于闯红灯、穿小巷的劲儿上来了。
他利用白天做杂活(帮忙打扫临时驻地)换来的干粮,准备了一天的口粮,在天亮前悄悄潜入了山林。
凭借着前世看荒野求生节目积累的皮毛知识和穿越后锻炼出的方向感,他朝着记忆中生機最浓郁的方向摸索前进。
一路上披荆斩棘,衣服被划破了好几道口子,手臂上也添了血痕。
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穿过一片茂密的藤蔓后,他发现了一处小小的山谷。
谷底有一眼幽潭,潭水清澈见底,旁边生长着几株叶片呈淡蓝色的奇异小草。
此地的空气格外清新,呼吸一口都让人觉得心旷神怡,皮肤表面的“气感”比小溪边强烈了数倍不止!
“就是这里!”
陈三心中狂喜。
他迫不及待地在潭边找了一块平整的青石坐下,屏气凝神,开始运转《引气诀》。
浓郁的灵气如同受到了吸引,争先恐后地涌来。
这一次,那丝灵气流不再是若有若无,而是变得清晰、稳定!
他小心翼翼地引导着它,沿着自己优化了无数次的“高速路径”顺畅运行,冲破了一个个之前觉得滞涩的节点。
一个周天!
两个周天!
当灵气流第三次圆满运行,最终如同百川归海,稳稳地沉入下腹部丹田位置时——轰!
陈三只觉得脑海中一声轻微的嗡鸣,仿佛某种屏障被打破了。
整个世界在他感知中变得不同了!
他能“感觉”到周身空气中漂浮的、五颜六色(虽然很淡)的灵气光点,能内视到丹田中那一小团温顺盘旋的、微弱却真实不虚的气流!
成功了!
在期限的最后第三天,在这无人知晓的隐秘山谷,他,陈三,一个杂灵根劣等的凡人,成功引气入体,踏入了修仙的门槛——炼气期一层!
他猛地睁开眼,眼中精光一闪而逝,忍不住仰头,对着幽静的山谷发出了一声压抑己久的低吼:“订单……确认收货!”
---当陈三带着一身疲惫和掩饰不住的兴奋,赶到杂役管事处报告时,那位当初给他《引气诀》的执事明显愣了一下。
他上下打量着陈三,似乎想从这个衣衫更显破烂、但眼神格外明亮的少年身上看出些什么。
执事伸出手,搭在陈三手腕上,一丝微弱的法力探入。
片刻后,他收回手,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嗯,炼气一层,引气入体成功。
倒是小瞧你了。”
他拿出一块木制令牌,背面刻着“流云”二字,正面则是一个“役”字。
“从今天起,你便是我流云宗杂役处弟子。
持此令牌,去西山杂役堂报到,自会有人分配你活计。”
“多谢仙师!”
陈三双手接过那枚沉甸甸的木牌,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
他走出管事处的帐篷,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
他回头望了望那高耸入云、云雾缭绕的流云宗山门,紧紧握住了手中的杂役令牌和怀里的《凡仙日记》。
入门考核,这第一单,他漂漂亮亮地完成了!
虽然只是最底层的杂役弟子,但仙路的大门,己然在他面前推开了一道缝隙。
前路依旧漫漫,挑战只会更多。
但他知道,只要将送外卖时的那股韧劲、那种优化思维坚持下去,他总能在这仙门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配送路线”。
新的“订单”——杂役生涯,开始了。
---(第二章 完)
最新评论